在商品经济时代,提升居民消费是市场活力的主要来源,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一。当然要舍得花钱、敢于消费首先就要会赚钱,收支能基本平衡吧?所以各地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是民生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城市人均消费也就越高呢?这也不一定的,消费高低还会受到当地的消费环境、物价、习惯等影响的,来看2024年度人均居民消费支出30强城市就能有所了解了。
最靠前城市的排名就有点让人意外的,因为按照居民人均收入的话上海与北京一直是在各大城市中遥遥领先的,但它们的人均消费支出额的表现却有点不太尽人意哦。
上海市因这一年仅取得了0.4%的增长故而其人均消费只涨到了52722元,这也就被增长要稳健太多的杭州市超越了,后者以近5.3万元/年登顶城市消费榜首位。
北京市则更让人大跌眼镜了,居然还不到5万元/年而只能排名第5位,深圳、温州都跑到它前面去了,这与它居高的人均收入太不相称了。
其次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能高居前五位之内的苏州与广州,人均消费排名也是有显著走低的,都只能在4.8万元/年而只能分别居第8和第9位上,人均收入略低于它们的宁波、厦门则都排名可靠前;南京的人均支出则更是夸张的只能以4.46万元/年排到第15位去了。
还有像佛山、东莞与珠海等发达的珠三角城市,也是呈现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排名有很大偏差,尤其是珠海与东莞只有4.2万元/年左右而分别排位在第20与21位,居然要比中西部地区的长沙市还要偏低一些,确实是有点不太可思议的。
而反向的是像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算是太出众的温州市,人均消费支出却能高达5.03万元/年而排名城市第3位,很是意外吧?更有人均收入在全国城市只能排名在第50位左右的丽水市,它的居民消费水平真不低哦,2024年度能以3.83万元而高居第26位,包括像青岛、天津等北方大都市都在其身后。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偏差出现呢?这能代表各地的民生状况吗?
首先因人均居民消费是抽样调查数据,所以各城市之间横向比较的话可能还是会有些偏差产生的;其次消费状况与各地的消费习惯、物价等因素的关联性也是很大的,就像温州居民一直以来就是以敢于花钱、舍得消费而著称的,所以其人均消费走高也是能理解的,丽水市的话可能与山区的物价偏高以及作为侨乡也敢于消费有关吧?
但忽略这些偏差再整体看30强榜单的话,会发现还是与我们所认识的国内城市民生发展水平还是挺相符的。
如30强城市主要还是以民生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为主的,而且还整体占据高位,其他地区中最高的长沙市也只能排在第19位,像武汉、青岛与天津等城市则更低了,这还是与现阶段国内各区域的民生水平状况相符的。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何消费环境非常好、消费力感觉很强的成都市为何无缘上榜?主要还是大家目及的是成都市区的消费状况而整个大市的话可能居民消费就一般了,再加上物价也可能偏低所以整体人均消费支出额就不那么出彩了,大家说是吧?
来看下表吧,详细了解各城市2024年度的人均居民消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