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演习现场,记者看到一架弹射式中型通信侦察无人机嗖的一下腾空而起,场面十分震撼。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工程师边路介绍,该型无人机是由应急管理部专项攻关研制,采用小火箭助推发射和伞降回收,可以在8级强风和中雨条件下起飞,执行灾情侦察和通信恢复任务,解决了传统无人机恶劣环境适应性弱的难题。
“它飞行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搭载的公网基站信号覆盖距离超过7公里,能够实现灾区视频实时回传,在灾后第一时间打通生命信息通道。”边路说。此外,它还配备矢量系留无人机作为中继机,采用先进算法自主控制桨叶迎风方向,二者配套使用,可实现远距离超视距飞行。
在装备展览区,一款橘红色卫星电话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演练现场唯一一款面向基层群众使用的终端设备——星立通紧急呼叫终端。”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员焦其松介绍,该终端是针对基层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体推出的卫星通信设备,它简便易操作,能够实现自主对星、一键报灾。
“在‘三断’情况下救援失联或被困人员时,可以在终端上提前预设救援部门电话号码,并利用无人机抛投给失联或被困人员,他们拿到终端后,一键操作,长按‘呼救’键,即可快速与救援人员获得联系。”焦其松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着操作使用方法。很快,“星立通”卫星电话的听筒里传来了声音。
同时,针对突发灾害导致跨河公网通信中断的情况,断网(公网)科目组利用无人机牵引绳缆过河的方法,快速安全完成通信光缆架设。“传统布缆手段难以及时抢通,无人机牵引绳缆是破解跨河布缆难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牡丹江市分公司网络优化工程师王志宇说,利用无人机搭载牵引装置,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搭建“空中光缆”,相较传统人工方式效率提升近10倍。
据了解
此次演习坚持以问题定需求、以需求设科目
以科目找场景、以场景搞比测、以比测定演习
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行动专题
将设置7个演习科目共41项内容
还会有哪些技术装备在演习中亮相?
它们具有什么优势?
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敬请期待!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记者:杨华、王富成、徐宝德
视频: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