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7年来
为了防风治沙,筑就“绿色长城”
一代代军人无惧艰苦和挑战
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令人惊叹的绿色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望
那些征战沙海的绿色背影
“绿化将军”——张连印
20余年义务植树誓把荒山变绿洲
塞北左云,青山万顷苍翠
每念此情此景,人们不禁更加缅怀
带领大家荒山植绿的“绿化将军”
20余年,220余万株,2.2万余亩
从荒山秃岭到松涛林海
张连印倾心耕耘,直至将生命融在了这里
左云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
这首流传已久的民谣
曾是当地百姓挥之不去的记忆
为了彻底改变家乡面貌
让父老乡亲不再受风沙之苦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退休后
张连印将人生的第二个战场选在了老家的荒山
张连印总是喜欢穿着那身迷彩服,虽然沾着泥土,没有军衔也没有标识,但胸前的党员徽章却熠熠发光。(丁美宁摄于2021年7月16日)
然而,植树造林的路,并非坦途
张家场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很低
虽然“一身沙土一身汗,干到天黑才收工”
但张连印起初栽种的1万株树苗几乎“全军覆没”
“只要还能动,就不当逃兵!”
张连印购买几十本专业书籍
邀请技术专家现地指导
选择樟子松为主要种植树种
并像爱护自己的士兵一样
对种下的每一颗树苗倾注全部心血
后来,这些幼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实现左云县及周边地区樟子松首次大规模成功种植
张连印给左云县东南小学的学生们讲解苗木生长知识和栽种技巧。(丁美宁摄于2021年6月19日)
张连印想把树种满荒山
更想让科学植树、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些年植树造林的付出很大
他却不要林权地权
患癌后,张连印干劲不减
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回到植树一线
在他带领下建起的十里河湿地生态园区
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林木
不少游客打卡拍照,流连忘返
左图:2004年,张家场村的荒地;右图:2021年,张连印在繁育的树林中行走。(拼版照片)(陆海亮提供)
荒山变绿洲,治理风沙带来的巨大变化
乡亲们有目共睹,深受感召
更多人加入到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行列
在林场建起的清风林党性教育中心
已成为大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从空中俯瞰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以一座红顶凉亭为圆心,郁郁葱葱的林木,如一圈圈绿色的涟漪荡漾开去。(丁美宁摄于2021年10月1日)
2024年3月,张连印病逝
他的骨灰撒在张家场乡北梁山坡
“绿化将军”以这样一种方式
融进了他倾心耕耘20余载的土地
荒坡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风沙干旱之地变成塞上绿色氧吧
张连印虽已离我们远去
但他无悔的坚守与深沉的爱
已与植绿、护绿、爱绿的社会风尚一道
深植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飞播绿鹰”——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
40余载奋飞不辍再造秀美山川
人民空军有这样一支部队
他们长期担负飞机播种造林和防风治沙任务
他们就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
1982年5月2日,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从甘肃临夏太子山地区开启飞播航程,拉开了连续40余年飞播造林的序幕。
1982年5月2日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的飞播航程
从甘肃临夏太子山开启
从那天起
飞播官兵怀着“不怕山峦险,定让荒山青”的决心
40余载奋飞不辍,播撒草籽、树种上万吨
作业面积超2600万亩,“三北”防护林带飞播成林超1000万亩
在腾格里沙漠东缘、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分别建成生物治沙锁边带
飞播造林 王炜 摄(资料图)
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毛乌素沙漠向南扩张
位于其边缘的陕西省榆林市3次被迫“南迁”
甚至有外国生态专家预言
榆林地区50年后将不复存在
1983年,该大队加入了榆林治沙的攻坚战
那时,机场周围尽是沙海
大风刮来,密集的沙砾噼噼啪啪打在官兵脸上
接替作业的飞行员们用手臂护着脸
埋头弯腰艰难地摸上飞机
几个架次下来,一跺脚身上能抖出小半盆沙
即便如此,官兵们坚信
只要军民一条心,没有山头攻不下
他们研究攻关、反复试验
持续实施飞播造林后
榆林的林木覆盖率由0.9%上升到36%
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
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
曾经四面环沙的飞播跑道
如今成了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
曾经“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历史性扭转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行员驾驶运-5飞机在腾格里沙漠上空飞播造林。(刘畅摄)
飞播造林
绝不是将种子从飞机上撒出去那么简单
怎么飞、如何播,很有讲究
如果飞得不直,地上长出的绿带就是弯曲的
如果漏掉一带
生物链就可能断裂,一大片植被都活不了
追云逐电,赶雨抢风
许多时候,官兵们驾“绿鹰”飞天
不是看飞行气象条件是否最佳
而是看时机是否有利于种子的生根发芽
播区大都在茫茫沙漠和戈壁荒原展开
且要超低空飞行
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风险有时超乎想象
一次飞播任务
呼啸的黄色沙浪铺天盖地袭来
狂风使机头偏离了跑道中心线
接地的那一刻,飞行员奋力蹬舵修正
当飞机稳稳停下
机组成员才发现背心早被汗水浸透
经过多年的飞播,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张树华 摄)
回望航迹,绿满青山
该大队飞播过的那些地方早已大变模样
太子山已成名胜景区
腾格里沙漠蔓延得到控制
黔南荒山变得满眼葱郁
榆林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格尔木草场生机勃勃牛羊遍地
目睹飞播带来的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牧民们高兴不已
亲切地称赞解放军是“巴特尔”(蒙古语“英雄”)
从挖坑种树到飞播造林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军民携手,代代奋斗
共同绘就出“绿富同兴”的壮美画卷
截至2024年底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
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
也为全球绿色发展与生态安全
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杨晶 马双
责任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