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一只就犯法!2023年四川男子捂死一只吃掉,但它脚上有追踪器

信息来源于中国青年网,央广网,关注森林,行之于摄工作坊,中新网。

信号异常停滞

2023年12月份,四川凉山美姑县公安局接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黑颈鹤迁徙生态学研究所的报案,他们表示一直在追踪的一只绑有追踪器的黑颈鹤在美姑县洛俄依甘乡嘎古乃拖村处于静止状态几天了,这显然是不对劲的,而黑颈鹤可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此希望警方能帮忙调查一下。

图片

接到这个电话后,警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黑颈鹤可能是死了事关重大,如果真是人为导致的,那得赶紧搞清情况,防止新的黑颈鹤遇害。

按理说有追踪器信号来追踪,那应该很好破案,但实际上想要侦破的难度极大。首先是追踪器并不能精准到直接找到信号来源,只能确定大致范围,而且事发地嘎古乃拖村相当偏远,监控基本没有,想要走访寻找目击者也很难,基本只能挨家挨户问。

没辙,就用“傻方法”吧,民警徒步走访周边数个村屯,终于从一位村民口中获得关键线索,这位村民表示另一位村民吉克某某似乎在河边“捡到”了一只大鸟!

图片

找上村民吉克某某的时候,他马上的流露出了慌张的神色,显然是知道民警为啥而来。民警还没多审讯什么呢,他自己就坦言:“就是觉得稀奇,想抓来尝尝”,他表示当时是在洛俄依甘乡的河边看到这只黑颈鹤静立休憩,然后他就突发奇想将其徒手给捂死后带回家烹煮吃掉了。

图片

这只鹤正是研究所用于追踪青藏高原至云贵高原迁徙路线的个体,它的死亡直接中断了一项持续三年的生态研究计划,可以说是功亏一篑了!但是也没办法额外追究什么,这个嫌疑人会按杀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去判刑,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他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不知道后续咋样了,查不到了,不过罚款判刑是肯定的。

这个事件说明了偏远地区的法律知识科普依然不够!提高老百姓的动物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很重要;也许还可以推广实时追踪预警系统,当保护动物信号异常时,自动向当地林业站推送定位,这样行动起来比较快。

高原神鸟

在藏族传说中,黑颈鹤是“格萨尔王的神鸟”,牧民视其起舞为祥瑞之兆。如今全球仅存约1.1万只,每一只都是基因库的活体宝藏,因为其稀有性,它们还被冠以了我们非常熟悉的称号“鸟中大熊猫”。

图片

虽然被称为“啥啥中大熊猫”的物种很不少,听得人都有点腻了。但熊猫毕竟是我国最著名的物种,以“熊猫”来冠名就能让老百姓最快的了解该物种的珍稀程度,所以这个称号虽然用烂了,但确实有效。

对了,黑颈鹤还是人类最晚发现的鹤种,在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首次进行科学记录。之所以发现得这么晚,是因为它们虽然也会迁徙,但基本上只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的区域,而且只选择湿地环境,因此很难被发现。

图片

黑颈鹤是典型的高原大型涉禽,其体长可达1.2米,翼展约2.35米,体重5~7公斤。

它们的名字由来你看一看便知,那就是它们颈部上三分之二覆盖着缎面般的黑羽,跟灰白的身体形成了对比,不过到了尾羽也是黑色的。它们的头顶也有一抹鲜红,那其实是裸露的皮肤而不是羽毛的颜色。眼后点缀一小块白斑也是明确的识别特征。其鸟喙跟脚都是黑色的。

图片

它们的体色会随着栖息地环境而产生些许变化,在越高海拔的区域,它们的羽毛会更雪白,反之则越来越灰。

为了在高原地区生活,黑颈鹤演化出一系列独特的高原生存策略。

每年3月,它们会从云贵高原越冬地集群北飞,排成“V”字形跨越千里,抵达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繁殖;10月再携幼鹤南归。近年卫星追踪发现,部分种群甚至出现春季南迁、秋季北迁的反常规路线。

图片

这些幼鹤非常的拼!它们必须在90天内学会舞动巨大的身躯飞行,否则就没办法跟着爸妈南迁,就只能留在原地被冻死。基本上活着的都是基因很好的,虽然是优化了种群,但也让它们种群很难扩张和恢复。

图片

在高原吃东西就不能挑了,它们食性很杂,什么植物根茎、昆虫、蛙类为主食都能吃。甚至在冬季食物最少的时候,它们还会飞到人类的农田啄食残留的土豆、青稞,甚至跟在牧群后啄食粪便中的寄生虫!虽然听着很脏,好歹是蛋白质。

种群慢慢复苏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全球的黑颈鹤据估计仅存200余只!基本上是随时就会完全消失的程度,不过在我国近40年的抢救性保护之下,目前它们的种群数量可算是上万了,基本上全都在我国的。

当时黑颈鹤数量如此稀少是因为栖息地的消失和偷猎导致的。湿地被排水改造为渔场或公路,农民挖泥炭燃料破坏沼泽;还有牧民偷拾鹤蛋,甚至有人为传统药材猎取鹤骨。这些让本就种群数量很少的黑颈鹤陡然激降。

图片

想要解决就要对症下药。为了修复黑颈鹤的栖息地,青岛湖曾经的鸟岛景区关闭了旅游项目;贵州草海退耕还湖6万亩,生态移民5000户;云南大山包修复湿地9000亩!西藏建立雅鲁藏布江中游黑颈鹤保护区,青海设都兰湖湿地公园,全国47个自然保护区覆盖黑颈鹤的繁殖路线。

这使得黑颈鹤总算是得以喘息,起码有地方住了。

图片

然后就是改变老百姓的观念,提高科普教育,让老百姓理解黑颈鹤的重要性。

1万多只还是很少,但起码这个物种有了自然繁衍的机会。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