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条才出现1条!日本老人钓获“香蕉鳗鱼”,金黄色还有梅花点

信息来源于yahoo!News,ちゃんねるテレポート山陰,日本水产厅。

日本老人钓获“香蕉鳗鱼”

2025年5月28日,时年75岁的超级日本钓鱼佬江角彰来到了岛根县出云市的神西湖进行垂钓,据他自己所说,他已经钓鱼40多年了,解锁的鱼类起码已经有上百种了,他甚至自己给自己做了一本书记录自己钓到的鱼。

就是这样一位见多识广的老钓友,居然在这天解锁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奇特色系鳗鱼。

图片

他钓到的这条鳗鱼是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长达到了80厘米,体重是7两,虽然听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已经是很大的个体了。体型不是关键,关键是这条鳗鲡整体是黄色的,身上不规则地散布着一些黑色的斑点,使得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根熟透了,已经长满了梅花点的香蕉!各大报道此事的媒体都不约而同地以“香蕉鳗鱼”来称呼。

图片

江角彰表示自己在春季到秋季会定期到神西湖去钓鱼,钓到这条鳗鲡后,他特地去请教了日本水产厅任职的老朋友,老朋友告诉他,这样的“香蕉鳗鱼”并非首次被钓到,青森和广岛的水族馆也曾在X上分享过香蕉配色的鳗鱼。不过概率是很低的,大概每10万条才能出现一条!所以这是相当幸运的。

江角彰说他平时钓到鳗鱼就会直接烤来吃,但是这条实在是不舍得,不过自己也不打算卖,而是要送!先养着它,等到有意饲养它的有缘人出现再送给有缘人。不过至于“有缘人”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没有说。

图片

江角彰还透露,这不是他第一次钓到奇特颜色的鳗鱼,过去曾经钓到一条天蓝色的奇怪个体,这条鱼甚至被收录到了一本钓鱼书籍中。

图片

为啥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这条“香蕉鳗鱼”显然是罕见的体色变异个体,像是这样特殊体色一般是源于遗传机制,可能是黄化现象、白化型或是白变型。

先说黄化现象(Xanthochromism),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功能抑制或黄色素异常表达导致。这会影响黑色素体转运,使得MC1R受体敏感性降低,黄色类胡萝卜素沉积增强,于是这样的个体看起来就会是鲜艳的黄色或金黄色,因为黑色素并不是消失了,所以还有可能会残留一些黑色素细胞聚集区,表现上就是那些黑色的斑点。

图片

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对劲:白化型不对吧?白化不应该是完全变成白色,连眼睛都不是黑色的吗?因为白化型(Albino)会直接导致真黑素与褐黑素合成中断,但是“香蕉鳗鱼”有黑色斑点啊?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实际观察中确实存在伴生黑斑的特例,因为白化型还存在镶嵌型白化(Mosaic Albinism)和泄漏型白化(Leaky Albino)的情况,简单说就是这些情况的白化型,在特定生理条件下还是可生成微量真黑素的。

图片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白变型(Leucism),这是神经嵴细胞迁移异常引发的,会导致部分黑色素细胞缺失,因为只是部分,所以出现黑色斑点也不意外。一般来说,简单区分白变型和白化型的依据就是看眼睛,白变型的眼睛色素是正常保留的。

出现这样变异的鱼在野外可不好过啊,它们需要额外面对很多普通同类不存在的生存压力。

图片

颜色这么明显,它们就完全没有了环境拟态功能,于是就很容易被猎食者发现;而且一般来说,同类也不会选择这样明显不对劲的家伙来繁殖,它们的求偶行为成功率几乎可以说是0;另外,黑色素缺失的个体往往伴随免疫能力下降。

日本横滨湾所刚好对体色变异的鳗鱼进行过研究,研究显示: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可干扰色素合成通路,污染区鳗鲡体色变异率是清洁水域的3.2倍。而且河流工程化也会影响,当鳗鱼的庇护所数量锐减,使得鳗鱼暴露于强光环境,就可能会诱发保护性色素表达异常。

图片

看到这里,我猜有人可能会想说“核污水”了,只能说虽然没有证据,但也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就是了。

鳗鲡的困境

过去50年,由于大家都能猜到的原因,东亚野生鳗苗数量暴跌95%以上。许多国家已立法限制捕捞野生鳗,并且提倡放生,但是虽然鳗鲡如今已是国际濒危物种,按理说是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但其分布地的国家都不敢完全限制捕捞。

这是由于鳗鲡的人工繁殖至今都没有被攻克,这是世界级的难题,如果完全禁止捕捞,人类还真就吃不了鳗鱼了。

图片

这点对所有鳗鱼物种来说都是一样的。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