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谈主义,多解决具体问题-
尊重脱困规律、不失战略初心。
近段时间,我们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即地产央国企的发展态势分化加剧。
头部央企集中优势抢占市场。以中海、保利、华润、招商为首的“第一梯队”,依托规模优势和母公司的持续支持,仍在果断拿地,加速去库存及调结构。
“第二梯队”进退两难,尴尬生存。以保利置业、华侨城、中交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二梯队央国企,虽同属央企,但呈现出拿地寡淡、负面舆情增多,业绩下滑乃至亏损扩大的态势。
而且从母公司层面上,非但未见扶持迹象,甚至出现进一步切割的动向。比如中交地产,近日宣告正式退出房地产业务;比如华侨城,已连续四年亏损且债务高企;比如五矿地产,成为首喊“活下去”的地产央企……
尽管这些企业属于个别案例,但其实或多或少也折射出当前“第二梯队”央国企面临的普遍困境,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企业或将面临关键的战略抉择。
而通过对以上这批“第二梯队”央国企的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在它们身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运营在恶化。主要体现在销售下降、利润下滑、存货减值、有息负债上升等方面,且互相交织影响......
其二,越来越难获得母公司的支持。越是解决存量,问题就越严重......
其三,拿不到增量用地。当企业想发展时,安全的城市拿不动、进不去,而能拿动的城市风险又太大......所以呈现出的是,在行动上是积极的,但从外界观察上是躺平的......
若按照这种规律来运行,第二梯队的央国企势必会越运行越差,越运行品牌越弱,越运行拖累集团越多!
那么,像中交一样退出房地产似乎就成为了一个必然选择,但这真的是趋势吗?显然,我们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当初国家准予去做房地产的初心是什么?
显然,国家当初给予央企房地产业务的初衷就是补贴主业的发展。
首先是利用房地产的高利润率,反哺主业利润。其次,在现金流上也可以互为支持。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国家特殊制度安排之下,对一部分比如从事建筑、能源、粮食等业务的央企的隐形融资,让房地产的现金流能够给整个集团注入现金流,让房地产的利润补贴集团的利润。(在国资委体系当中,房地产开发毛利8~9个点,仍好于大部分业务)
而现在只不过是由于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意外拖累了整体的利润。但我们认为,这绝不等同于企业就可以丢掉这一工具。
那么,尴尬的二梯队央国企们该如何脱困?
在我们来看,企业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定不是完全解决存量问题,而应是遵循“搁置存量,发展增量”的策略,同时,必须获得母公司的支持或是突破制度的限制,引入增量资金方可。
唯有行动,才会摆脱困境;唯有行动,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唯有行动,或许才能把握下一轮市场机遇的入场先机。
少谈主义,多解决具体问题。
更多关于企业的具体战略准备、详细战术操作,脱困案例复盘,我们在5月期《晨光地产行研》中有详细论述,欢迎感兴趣朋友前来咨询。
另外,这一期《晨光地产行研》,积淀了我们6年房地产深度钻研的经典结论和操作经验,结合最新国际局势,我们的分析从行业周期规律到高层施政节奏,从城市运营逻辑到城市自救绝招,从企业投资分析到企业脱困战略,从宏观到个体,从房企到项目,真正全面、深刻解析房地产的正确赚钱路径。
时代大变局之年,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很多朋友已经和我们同路共行,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们有共同进步的契机,一起推动行业前行,并一同捕获更大的发展机会!
《晨光地产行研》5月期已经全新亮相,希望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也获得更多企业的合作、采购和支持,这是对我们价值的最大肯定。
欢迎点击小程序试读晨光地产行研
欢迎联系我们。
【以上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所在企业观点。】
《晨光地产行研》
『 产品介绍 』
房地产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刘晨光』先生主持出品
每2月一期
站在管理层角度,从更高维视角
前瞻分析影响地产走势的中宏观要素
帮助企业管理者
拓展认知界面,把握投资机会
是投资者理解房地产必读的战略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