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黄公望传世纸本墨笔画《九峰雪霁图》局部
多少年后,葛明珠还记得那一夜,她心神不定的情景。料理完三个孩子睡觉,她心口一阵阵堵得慌。右眼皮跳了一两天了,甚至耳鸣,有一个奇奇怪怪的声音,极远,仿佛在天边,却又在耳边萦绕。定神去听,它便就消失,一会儿,又在耳边响起。
也不知道,迷迷糊糊是什么时候睡着的。鸡叫三遍了,是周家豆腐坊的人来敲门的。对方一头大雪,脸面也看不清,也不说话,拖着她就往外走。雪还在下着,就像挥舞了一夜拳脚乏了力,没有夜里那么神气嚣张。她踉跄地踩在厚厚的积雪里,哪里还看得见路,直到来人带她来到周家豆腐坊门口,她猛然看见一张芦扉盖着一个人,周围聚着一些看热闹的。她突然走不动了。她不相信,躺在芦扉下的人,会是她的夫君。
这一年,她才二十八岁。余桐传三十六岁。
一个太悲催的葬礼,走马灯一样走过了丧事的每一项程序。
一直到下葬,葛明珠恍恍惚惚,夫君余桐传仿佛是在跟她开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他的遗容太安详,仿佛在熟睡。微翘的嘴角略带俏皮,有点像装睡的样子,睡了三天三夜,还不肯醒。而她,在长辈们的指点下,仿佛是给一个出远门的人打点行装。
让他带些什么走呢?他平时除了酒,还有酒器,别的都没什么兴趣。于是,半口棺材里,除了金银饰物,放的都是酒与酒壶。有一些,是白雪诗社的同人放进去的。他们一直在这里守灵,其中,那位聘请余桐传为“客座教员”的小学王校长,也陪伴在侧。他们编撰了一些急就章,或挽联,或悼亡诗词,像在开一个即兴的诗会,灵堂里,贴得到处都是。
余桐传朋友多,来送葬的人,挤满了一条雪昇巷。
入土为安。最后大家就都散了。
有一件事,大家都在传。葛明珠在夫君下葬之前,将早先定亲时,余桐传送她的那颗夜明珠,让他带走了。知情人私下说,那颗夜明珠,是塞在他嘴里的。按老辈人的说法,尸身衔玉,永久不腐。
此事本私密,不知为何传得满城风雨。有人指指余家女佣招娣和她老公长贵的背影。按理,他们是明珠身边最得力的帮手。招娣十六岁就进余家服侍老太太,也算是贴己的家仆了。她老公长贵,祖辈也是余家的佃户。他脑子活络,嘴巧,余桐传出远门总带着他。这对夫妻也是余家撮合的,在余家吃饭好多年了,怎么会把这样机密的事情捅出去呢!
好在,事情传了一阵,就像风一样刮过去了。
办完丧事,葛明珠才真正意识到,那个爱吃酒的男人,那个除了吃酒太多、其他真没什么毛病的男人,决绝地甩下她和三个孩子,真正地一去不回头了。
那颗原先放在她枕边床头柜上的夜明珠,如今只剩下一个紫檀木座的底子。此物定情亦定婚。赠她明珠的人,如今已作长离别,让其伴他而眠,等于是她,也跟着他一起走了——将其放进夫君口中时,他似乎不很情愿,嘴巴怎么也不肯张开。后来,是长贵让旁边的人都走,他有办法。折腾了半个时辰,那颗夜明珠才塞进他的口中。
有一刻,她昏厥,又似沉沉睡去。看见他簌簌发抖地站在一个三岔路口,在向她招手。她奔过去时,腿发软,一步也走不动。他突然又喊,你不要来了,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
收拾亡夫遗物,除了地窖里的几坛酒,一些稀罕的酒器,犀角杯、青铜爵、玉石杯、琥珀杯、酒筹筒……还有一些随手写下的诗词手稿。多半系酒后遣兴,半截子的诗稿较多,写了一半就放下了。有一首,却是字体工整,让人眼前一亮:
貂裘换酒·冬日溪行
最爱溪行者。放轻舠、寒风萧瑟,冻云飘洒。数点峦尖凝残雪,仿佛米家图画。更 拍岸、惊涛喷泻。斜望疏林青帘漾。器隐南,芦苇滩,有两三、渔子喁喁话。鱼换酒, 浑忘价。布帆直指城南挂。怪纷纷,乱鸦孤鹜,迅于奔马。晚寒冽,酒杯深把。微醺迷 了天涯路,忽汀前,几处青灯射,归已近,黄昏也。
溥 儒《雪山论古图》(1934)局部
葛明珠忽然觉得,夫君吃酒,能吃到这般境界,实属不易。字里行间有超于常人的快乐。虽然生命离他而去,但他活在这世上时,是快乐的。记得,白雪诗社的同人们回忆,他生命最后的那一顿酒,从头到完,他都是兴致勃勃。吃完的时候,他还让伙计给他打包,把半盘酱卤鸭带回去,说明珠最喜欢吃酱卤鸭了。
那包酱卤鸭,就放在他大衣的口袋里,后来,它也在寒冷的雪夜里冻成了一块冰。
陆陆续续,有一些陌生人,来叩余家清冷的门扉。
都是拿着账单,上面有余桐传的签字。来要账的。
开始是酒馆饭铺,有的还附着菜单。还有酒行的人,拿来赊账的单子,都是有根有据。之前余桐传老是对明珠抱怨,又有人请他吃饭,老朋友,推辞不了。其实,大都是他在做局付账。这人就喜欢热闹,不吃酒,嘴里发淡、心里发慌。
不就是图一个让大家开心吗,他自己,无非趁机多吃几口酒。
那些日子里,葛明珠希望天天有人来敲余家的门。即便就是来催账的,总会说出一件她不知道的事情,等于让余桐传又活过来一阵。
…………
作者简介:
徐风,文学创作一级,江南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已出版《包浆》《做壶》《忘记我》《江南繁荒录》等著述十九部。重要作品曾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荣获中国好书奖、中国传记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荷、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