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结“宝石” 晚熟更高甜——汕头雷岭荔枝的全球“圈粉”记

图片

在粤东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有一片被荔枝染红的土地——汕头潮南区雷岭镇。

这里的荔枝,生长在独特地理气候下,虽晚熟却糖度爆表,叩开北美市场大门,20年来持续畅销全球,化身文化使者,让世界领略中国岭南水果的魅力。

随着时间进入六月,雷岭的荔枝种植户们也开始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万亩荔林在晚风中摇曳,枝头的鲜果慢慢由绿转红,今年,4.4万亩的雷岭荔枝预计产量在1.5万吨以上,分外甜蜜的收获让雷岭果农们喜笑颜开。山林间,“一颗果实激活一方经济”的乡村振兴样本也在悄然谱写。

图片

荔香流传:绘就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汕头雷岭的荔枝种植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数百载光阴流转,这片土地始终与荔枝血脉相连。

在许多老果农的记忆中,种植荔枝是贯穿家族几代人的传承。往昔,荔枝树多生长于山坡梯田,果农们遵循“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尽管产量有限,但雷岭荔枝的清甜风味,早已在潮汕地区声名远扬。

雷岭镇荔枝协会会长古城钦是当地的种植大户,他经营着超100亩的荔枝林。

“小时候,荔枝不能买卖,若丰收便摘下送亲朋好友。上世纪90年代初,镇上一家种植户的荔枝,卖到了20元一公斤的高价,那年,他们家荔枝足足收成了5000公斤,进账10万块钱,让大家都羡慕坏了!”古城钦回忆道,当时,普通农户一年的收成也就几千块钱,所以这个“十万元户”也吸引了很多农户加入到荔枝种植的队列中来,山上不少荒地也开始得以复种。

春风拂过岭南,让沉寂的山野焕发勃勃生机。雷岭人在田地上种下一波波荔枝树,漫山遍野的红果与农民的笑脸,绘就了最动人的丰收图景。

图片

近年来,随着“雷岭荔枝”和“雷岭乌叶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粤字号”品牌名录,雷岭荔枝的品牌知名度持续攀升。如今,雷岭几乎户户有荔林,荔枝产业蒸蒸日上。

“今年的荔枝长势喜人,特别甜!”古城钦望着挂满枝头的妃子笑,脸上洋溢着丰收喜悦。据介绍,今年,雷岭荔枝预计产量在1.5万吨以上。

图片

目前,雷岭荔枝种植面积4.4万亩,除了乌叶(黑叶)、桂味、糯米糍等常驻“主角”外,雷岭又通过高接换种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接连培育了冰荔、巨美人、仙进奉、井冈红糯等优新品种,新增优新品种种植面积超5000亩,形成传统品种与新品种互补的格局,让雷岭荔枝产业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图片

天地馈赠:自然雕琢的天然“红宝石”

雷岭荔枝的独特风味,源于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这里的荔枝晚熟,虽然收成时间上没有优势,但是,品质和风味都是绝佳的,吃过都赞不绝口!”雷岭果农刘钊雄谈及家乡荔枝,言语间满是自豪。

刘钊雄说话间,从树上摘下一颗刚成熟的妃子笑,剥开青红的果壳,露出的果肉如凝脂般透亮,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裹挟着浓郁的自然果香在舌尖中迸发,令人回味无穷。

雷岭的地理位置、土壤特性、气候温度组合成“天然营养库”,为荔枝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正因如此,雷岭荔枝虽比邻近产区晚了两周,却也让糖分积累更加充分。

除了“老天赏饭吃”之外,雷岭荔枝的高品质更离不开当地坚持以技术赋能产业。近年来,雷岭主动对接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累计开展荔枝种植技术培训、荔枝果期重大病虫害防控、安全用药及采前科学用药指导等专题技术培训20余场,惠及农户超千人次。同时,荔枝协会也面向果农开展加强出口荔枝检验检疫标准等政策宣讲。

此外,雷岭镇农业产业强镇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荔乡公司已顺利完成荔枝优良品种嫁接工作,同步开展宜机化改造;美荔景公司购置了高性能植保无人飞机,有序推进生产用水肥药系统建设及智能监测与无人飞机巡园系统搭建;雷岭镇荔枝专业合作社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预警智慧系统及示范园建设项目,已成功举办2场良种荔枝标准化生产观摩培训会;荔枝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也正全力制定完善荔枝生产标准,以标准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使者:一颗荔枝的世界旅程

从雷岭山间的枝头到北美超市的货架,一颗小小的荔枝,开启了跨越21年的“甜蜜远航”,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鲜活使者。

2005年7月6日,36.73吨雷岭荔枝经检验检疫合格,以“绿色农产品”身份首次叩开美国市场大门。20年间,雷岭荔枝连续畅销北美、中东、新加坡等地,将中国荔枝的清甜带向世界。

如今,雷岭荔枝的国际化征程正不断提速。汕头市美荔景、茶荔友、荔乡等农业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产业出海的主力军,全镇建成5000亩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果园在海关注册出口种植基地面积共1000亩,构建起从枝头到港口的全链条品质保障体系。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据古城钦介绍,目前,雷岭的荔枝还在陆续对接加拿大、中东、欧洲、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不断拓宽全球“朋友圈”。

如果说,在这场跨越国界的甜蜜之旅中,品质是雷岭荔枝最硬核的“通行证”,那么,政策护航则是助其破浪前行的强劲风帆。

面对不同国家严苛的检验检疫标准,潮阳海关推出“送策上门”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为果农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指导荔枝协会对果农加强出口荔枝检验检疫标准等政策宣讲,从源头确保荔枝符合严苛的国际标准,最大限度化解国外技术壁垒给本地荔枝出口带来的影响。

全链破局:荔枝的生态经济密码

“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荔枝,一些几百年的荔枝树,要三个人才能环抱。”在刘钊雄的记忆中,雷岭荔枝不仅是特色农产品,更是这片土地上的岁月符号。

如今,在“百千万工程”和“文旅经济新元年”的机遇下,雷岭镇谋划更宏大的蓝图。

本月底,期待已久的第十八届荔枝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又将拉开帷幕,这个连续17年举办的文化节已然成为当地一张闪亮招牌,今年,当地还将推出“荔美雷岭”千人徒步活动等29场丰富活动。

通过文化节这个桥梁,当地以荔为媒,游客不仅能品尝鲜荔,还能在万亩荔林里体验采摘乐趣,同时沿着旅游线路感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据悉,近两年来,雷岭新增家庭农场12家、自摘园20余个,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图片

开发荔枝主题农文旅研学路线、以新编潮剧《荔镜记》经典片段打造潮剧助农短视频、《藏在荔枝林里的革命力量》展现布满荔枝林的村落深藏的红色文化、当地餐厅推出美味荔枝宴、潮汕奶茶店上新雷岭荔枝特色鲜饮……显然,一颗荔枝,正在串联起生态、文化、经济的多重价值。

图片

除此之外,今年的雷岭荔枝更是频频亮相“6·6给‘荔’节”、《长安的荔枝》北京见面会、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等舞台,IP联动中让更多人领略到雷岭荔枝的文化张力。

接下来,汕头还将持续深耕广东荔枝品牌,着力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力推动荔枝产业从“产量优势”向“价值优势”和“品牌优势”加速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我们希望种植荔枝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品牌做强做大,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管理荔枝林,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刘钊雄感慨道。

文、图 | 记者 蚁璐雅 通讯员 赵彦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