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手记 丨从饲料袋到数据云——湘潭新农人的生猪产业破壁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李炜 湘潭报道

六月的湘潭蒸腾着暑气,连蝉鸣都带着几分滚烫的朝气。在这个万物疯长的仲夏时节,由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湘潭人才集团具体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的示范班如一泓清泉,浸润着学员们干渴的求知欲。

让猪圈长出“生态循环树”

“以前养猪就是喂饲料、清猪粪,现在我的猪场玩出了新花样!”先后参加了生猪产业与肉制品深加工及冷链仓储和销售融合示范班、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班等的李中根兴奋地比划着。

图片

培训现场。

这位养殖大户在培训中get到了生态养殖的“流量密码”——精准营养饲喂技术让每头猪的餐食都成了“私人订制”。最让他得意的是,从培训课程中“抄”来的竹木加工点子,让闲置木材身价翻倍,不仅提升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增收。眼下,他正和同学们组建“跑山猪联盟”,誓要把生态猪卖成“网红款”。

手机成了新式“赶猪棒”

“过去我举着赶猪棒追着猪跑,现在举着手机追着流量跑!”李新华的幽默里藏着深刻转变。这个曾经只懂埋头喂猪的汉子,现在张口就是“品牌建设”“短视频营销”。

生猪产业与肉制品深加工及冷链仓储和销售融合示范班、智慧乡村赋能农业共富主题观摩交流会等一系列培训,让李新华开了窍:湘乡的黑山羊要穿上“品牌外衣”,山里的板栗得搭上“电商快车”。

图片

培训现场。

接下来,李新华将重点构建销售渠道,借助自媒体等多元平台强化宣传,让产品“走出去”。同时,通过与农户合作扩大产能,既能避免供不应求,也能形成规模效应。

订单农业让湘莲绽放“数字花”

“我要抓住发展机遇,利用花石镇石坝村的产业优势,扩大湘莲种植规模。”陈枝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出漂亮的弧线。这个总爱在莲田里卷着裤腿的农家女,在先后参加了生猪产业与肉制品深加工及冷链仓储和销售融合示范班、浙江示范农业创新班等之后,成了乡亲们口中的“数据莲娘”。

课程结束后,陈枝将课堂所学的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科学技术,结合本地实际灵活运用,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将订单农业运用到实践,主动对接订单农业新模式,让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周边的农户就业及增收。

正如她所言:这场培训如钥匙,开启了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她坚信,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依托政策、精耕细作,定能收获农业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