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的伊以冲突,再一次影响了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
其实这场冲突早有端倪,5月特朗普特别来了次中东之行,而后美国就开始提醒在伊朗的美国人撤离。
整个中东行,从战略高度来讲,是美国主动升高和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对抗,加强美国的影响力。
首先来讲地缘经济效应。
第一,是油价。
川普1.0时,纽约、德州原油的行情大部分时候在40到50美元这个区间,到了拜登时期,上升到75到85美元。
照理说油价走高之后,中东的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会增产,油价于是会跌回来。
但事实是,没有发生这个现象,因为中东国家对于开采的投资缩手了。
原因是各国掀起了绿色能源的推广,尤其是美国。
所以中东产油国对未来10年的石油需求预期有了疑惑,开始想着减产,维持油价。
而特朗普到沙阿拉伯国家访问,关起门来后,谈的就是石油增产的问题。
特朗普一上任,就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取消对绿色能源的补助,鼓励对页岩油、页岩气的开采。
他想要就业,想要燃油经济,当美国的能源供应增加时,油价当然有下跌的趋势。
中东国家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改弦更张,开始扩产,代表就是伊朗组织联盟,准备大开发。
今年年初,油价在78美元上下,5月初已经跌破60美元,看到55美元。
这也是特朗普想要看到的,毕竟,油价降下来,就能通胀数据往下拉,而且成效很显著。
所以,对特朗普来讲,促成油价的走低,既能缓解通胀,也可以缓冲或抵销关税对物价的冲击,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二,是维护石油美元,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中国上一次到阿拉伯访问的时候,曾提议用人民币来做能源交易的结算。
原因是中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用人民币结算,自然可以冲淡美元的影响。
此外,中国还提议,帮中东国家推进产业升级。
现在不少中东国家也不想一直依靠石油产业,培养出新的产业,来推动经济转型。
这和中国的产业转移,企业出海趋势正好吻合,双方也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但这对美国来说,却是霸权的威胁。
怎么办?
美国的做法是上颜色。
以色列为什么敢双线作战,为什么敢袭击一个国土面积大自己几十倍的国家?
没有美国的示意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而且最新的消息就是,美军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取消停靠越南的计划,向着中东开进,准备震慑伊朗。
此外,大量美国军机从本土出发,部署到地中海区域的前沿基地,并支援以色列大量对地导弹。
如此一来,地缘经济,也就变成了地缘政治问题。
只要逼伊朗就范,美国就掌握了在中东的绝对主动权。
这里要插播一下,阿富汗的塔利班最近也开始接触美国了。
他们表示要交还美军使用过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同时要把拜登时期撤退所留下来的大量美国武器,交还给美军,据说包括77万支步枪,一万多辆坦克,总价值超过70亿美元。
塔利班向美国示好,原因很简单:希望美国能解除90亿美元的资产冻结,毕竟这些钱,可都是大佬的。
另一头,美国也在积极改善和俄罗斯的关系,最近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要让俄罗斯回到G7,成为G8。
所以说,美国在中东的一系列的动作,很可能也是冲着中国来的。
其根本目的,就是限制中国影响力,巩固自己世界老大的位置。
正如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以色列希望通过战争,把美国拉下水,从而夺取在中东更多的地盘和宰制力。
美国也希望通过以色列震慑中东,掌控石油,维持美国的经济霸权。
对于油价而言,短期会因为战争冲突抬高,可一旦和伊朗达成协议,油价还是会长期看低。
此外,黄金也会跟随这波油价波动,大概率的走势是拉高后回调。
按照花旗的预测,未来几季金价将回落至每盎司3000美元以下,到2026年下半年,金价将回到每盎司2500至2700美元左右。
原因是投资需求减弱、全球增长前景改善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
现在就看伊朗能撑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