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平民逃往山区,导弹从天而降,战机轰炸核设施。这一切似曾相识,但此次不同——冲突在特朗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领导下同时爆发,叠加俄罗斯总统普京等世界领导人的影响,世界格局正在剧变。
以色列战机空袭伊朗核设施,伊朗导弹反击城市,美国航母战斗群紧急驰援中东。战略分析人士警告,三位领导人均陷入“承诺陷阱”,无法在不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退让。宾夕法尼亚大学核安全专家法拉赫·詹博士指出:“以色列若退让,将面对一个更坚定的核武伊朗;伊朗若妥协,可能引发政权动荡。这种逻辑的后果将波及全球。”
特朗普一如既往风格鲜明,却充满变数。美国街头爆发“无国王”抗议,其生日阅兵式在嘲笑中落幕,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承诺未兑现,2万亿预算节约计划变为赤字激增,与伊朗的“协议”也濒临破裂。他在Truth Social发文:“伊朗应签署我提出的协议,否则后果自负!
内塔尼亚胡要求德黑兰所有居民撤离,效仿其在加沙的策略,但伊朗持续报复性导弹袭击让其计划受挫。他宣称正“重塑中东面貌”,却引发国际社会担忧。国际原子能机构警告,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可能面临化学和放射性污染风险。
以色列国防军声称掌控伊朗大部分空域,但伊朗的核资产深藏山中,难以触及。以色列拥有未受国际条约约束的核武,社交媒体上有关其动用核武的猜测甚嚣尘上。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称,伊朗的“宣传喉舌”已被摧毁,居民疏散已开始。
核威胁倡议分析师埃里克·布鲁尔警告:“以色列的攻击虽延缓伊朗核计划,但未终止,反而可能动摇其政权稳定,增加美国卷入战争风险。”伊朗总统佩泽什基安誓言重建核设施,议会紧急讨论退出《核不扩散条约》。
詹博士分析:“伊朗若无核武,难以抵御以色列;但每迈向核武一步,都招致更猛烈打击。”内塔尼亚胡国内处境艰难,需极右翼支持以维持权力;哈梅内伊因国内抗议面临压力;特朗普则在美国内外交困,抗议和移民问题加剧。
大西洋理事会分析师哈兰·乌尔曼指出:“美国正处于危机节点,类似1850年代内战前夕。”特朗普与内塔尼亚胡均视自己为“天选之人”,倾向加倍下注,难以妥协。布鲁尔补充:“以色列的广泛打击可能让伊朗认为其目标是政权更迭,而非核协议。”
伊朗视美国谈判为拖延战术,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朱莉·诺曼认为:“无论特朗普意图如何,伊朗的感知决定一切。美国或被视为为以色列开绿灯,甚至掩护其突袭。”特朗普称以色列袭击“出色”,却也警告“还有更多”,立场暧昧。
美军加油机涌向中东,显示可能的远程空袭准备。布鲁尔警告:“以色列的行动可能适得其反,增加伊朗核武决心。”内塔尼亚胡承诺未来几天伊朗将感受“更猛烈打击”,但若退让,他将面对核武伊朗的威胁。
詹博士总结:“伊朗或效仿朝鲜,追求核武以自保。以色列能否独自应对?还是特朗普将出手?局势正滑向‘不成功便成仁’的危险边缘。”
在朋友圈分享这个故事;关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