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7日从江门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江门支队”)获悉,为响应今年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增强广大渔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江门支队17日在江门台山市广海渔港举办渔船安全生产月活动暨渔船渔港安全、应急、防台风演练,模拟台风、火灾、人员落水等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共有200多名渔民参加演练,现场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品1000余份。
据了解,江门市是广东省渔业船舶重点地区,现有渔船2779艘,年出海作业超10万航次。受南海季风气候与复杂海况影响,渔船面临台风侵袭、船体火灾、人员落水等多重安全风险。基于此,江门支队将渔船应急演练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必修课,通过常态化演练机制筑牢海上安全防线。这一举措既响应国家“平安渔业”建设要求,也是应对辖区渔船数量多、作业密度大、风险隐患集中的现实需要。
江门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渔民参与”的组织模式,本次演练整合了海事、消防、医疗等专业力量,形成跨领域应急处置网络。
演练采用“理论赋能+实战淬炼”双轨模式:在培训环节,邀请海事专家解析“商渔共治”政策、医护人员演示心肺复苏术、技术工程师详解插卡式AIS设备检修要点,组织现场渔民参与救生衣穿戴、灭火器操作等实操训练。
实战演练环节模拟三大实战场景:在防台风演练中,执法队伍按“六个百分百”要求,通过指挥系统引导渔船20分钟内完成锚泊避风;火灾处置演练中,志愿消防队利用船载消防泵与岸上消防车形成立体灭火网络;人员落水救援中,配合救生筏抛投作业,实现5分钟内精准施救。
江门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以来,全市已举办5期共600余人参加的安全培训班,完成涉渔船舶安全监管和重点渔船船东船长的轮训工作;在安全生产月期间举办演练8场,培训渔民1000余人次。渔民蔡来胜表示:“通过模拟弃船逃生,我真正掌握了救生筏快速充气技巧,这些技能在海上就是‘救命法宝’。”
江门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长效治理看,演练推动形成三大转变:一是渔民安全意识从“被动参与”向“主动防范”转变,2024年以来渔民操作技能不断规范;二是应急处置从“经验驱动”向“标准作业”转变,支队据此编制《渔船水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是安全管理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通过演练数据复盘,针对性加装渔港消防栓12处、优化锚地规划3处。
据悉,近3年,江门渔民安全生产意识逐年上升,渔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2023年以来实现渔船安全生产“零死亡”目标。江门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渔民安全生产意识逐年上升,演练已成为提升海上安全韧性的核心抓手。这种将风险预判、技能培训、实战检验有机融合的演练模式,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渔船安全管理提供了“江门样板”,更以“生命至上”的治理理念,为万千渔民的海上作业撑起安全防护网。
文 | 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周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