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沪,遥望哈瓦那!米奥艺术中心“圆轨”回眸中古艺术对话之旅

嗨,闵行

图片

嗨!家人们、友友们,休闲时分去哪玩?4月25日起,“今日闵行”版快乐指南来了!闵行文旅商体展新资讯、新场景和新体验一站获取,还有小编独家推荐、互动体验、不定期福利一网打尽,就在“嗨!闵行”!

图片

当加勒比海炽热的阳光穿透哈瓦那老城斑驳的百叶窗,在闵行区颛桥镇的光华创意街区,一家小而美的当代艺术馆“米奥艺术中心”的落地窗也正流转着相似的光影。


走进79意库园区,“圆轨”——第15届哈瓦那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特展上海回眸展正在展出。作第15届哈瓦那双年展和中古建交65周年的重要延伸,此次展览将集中呈现沈忠海、马良、张兰坡、郭利伟4位参与哈瓦那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据悉,哈瓦那双年展(Havana Biennial)是一个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办的视觉艺术领域的国际性展览自1984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艺术盛事之一。它以开放的展览形式、多元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去年,第15届哈瓦那双年展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举行,上海策展人孙永康带领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观众和艺术评论家的兴趣。

图片


来自中国的艺术创作获得了古巴文化界的积极评价。回国后,孙永康团队收到了古巴驻华大使馆的感谢信,以表彰他们为促进中古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4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确实质量很高,我也想把这次成功带回国内,让国内的观众能欣赏到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孙永康说,这次的回眸展就源于这样一个即兴的想法。


图片
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致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感谢信


“圆轨”作为此次展览的核心意象,既是物理空间的循环轨迹,也是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的隐喻载体。这一概念既承载着“共享地平线”的含义,又融入东方哲学中“周行不殆”的循环智慧。


展厅内,马良的《彼岸花》以工业扫描仪呈现生命轮回,沈忠海的《上海穹顶》用建筑摄影解构时空秩序,张兰坡的《巨人传》将人类竞争史转化为基因符号,郭利伟的《观山》则以山水重构道家能量场。四组作品如同“圆轨”上的坐标,构建起中国与古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维对话。


图片

马良《彼岸花》系列


图片

沈忠海《上海穹顶》系列


图片

张兰坡《巨人传》之一


图片

郭利伟《观山》系列


与古巴原版展览相比,上海回眸展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一方面,展览涵盖了4位艺术家在哈瓦那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在归国后,结合在古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创作了一系列新的作品,这些新作品融入了古巴的文化元素与个人体验,为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新鲜感。


图片

沈忠海《哈瓦那艺术细胞》


孙永康特别提到了张兰坡一件被吊在空中的展品:“这件作品是根据艺术家在哈瓦那拍的一个教堂所创作的,里面有圣母、天使,还有台阶。这些不同含义的元素出现在一幅画中,但他们又十分融合。我把这件作品挂在空中,让观众在抬头仰望时,能够以不同的心境去感受艺术家所传达的情感与思考。”


图片


策展人在古巴期间还拍摄了许多摄影作品,在展厅特别设置了影像切片装置,让观众以直观的视觉艺术,感知到古巴老城区旺盛且鲜艳的样貌。


这是一场跨越太平洋的艺术对话,浸润着两座城市的艺术领域。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哈瓦那双年展的展厅里与拉美观众对话,而古巴街头的色彩、音乐与节奏,也如热带季风般悄然浸润着上海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圆轨——第15届哈瓦那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特展上海回眸展


地点:闵行区颛桥镇光华路128号A幢二层米奥艺术中心


展览日期:6月8日—6月28日(周一至周五)10:00至16:00


免费参观,无需预约,另有限定主题文创周边发售


图片
记者:吴涵之
供稿:闵资集团融媒体分中心
初审:陈依婷
复审:宋诗清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