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华创宏观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Love is supreme and unconditional; like is nice but limited.
-Duke Ellington
报告摘要
一、投资摘要
1: 南欧与德国国债利差暴跌暗示“去美元化”面临障碍。
2: 主权违约掉期价格显示南欧国家的违约风险被严重低估。
3: 欧洲商业银行CoCo债券融资溢价接近7年最低水平。
4: 美元兑日元的投机净多头持仓比5月初峰值下降30%。
5: 到期量骤降削弱债务上限问题对于美债再融资的冲击。
6: 沪深300指数权益风险溢价(ERP)周度更新。
7: 中国10年期国债远期套利回报周度更新。
8: 美元兑日元互换基差和美元融资溢价周度更新。
9: 铜金价格比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走势周度更新。
10: 中国在岸股债总回报相对表现周度更新。
二、风险提示
原油市场爆发价格战,新兴市场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报告正文
“去美元化”的叙事甚嚣尘上,但是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非美资产的风险溢价不高,这意味着为了对冲美国的“政策风险”,需要承受相当大的“估值风险”。截止6月13日,意大利与德国10年期国债利差跌破1%,触及2021年2月份以来最低水平,希腊和德国10年期国债利差降至74个基点,触及2008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
截止6月13日,5年期美国主权违约掉期价格为47.3个基点,同一期限的意大利主权违约掉期价格为48.8个基点,希腊的主权违约掉期价格为52个基点。截止2024年四季度,美国政府债务杠杆率分别意大利和希腊要低13%和31%,但是三者的主权违约掉期价格却相差无几,显然南欧国家的违约风险处于被严重低估的状态。
除了国债利差和信用违约掉期价差,欧洲商业银行相较于美国商业银行的的融资溢价也已经消失。截止6月13日,欧洲可转换可吸收债券(CoCos)到期收益率降至6.3%,北美可转换可吸收债券(CoCos)到期收益率降至5.1%,二者利差收窄至1.2%,接近7年以来最低水平。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13日,美元兑日元投机净多头持仓降至14.5万份,比5月初要低5.4万份,降幅30%。随着美日两国贸易谈判越来越明显的不涉及汇率调整的议题,基于美国或将要求日元升值以压缩两国贸易顺差的预期消退,做多日元的力度也大幅度减弱,美元兑日元或再度朝着150方向上行。
截止6月13日,美国6月份剩余到期美债规模为1万亿美元,7月份到期美债规模为2.2万亿美元,8月份骤降至1.3万亿美元,9-12月份进一步降至1万亿美元以下。2025年美债到期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债务上限问题对于美债再融资的冲击也随之逐步消退,美债利率回到经济基本面驱动。
权益风险溢价(ERP)用以衡量股票相对于基准国债利率的超额收益。截止6月13日,沪深300指数权益风险溢价(ERP)为5.8%,高于16年平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脱离相对的历史高位。以国内10年期国债利率为基准,沪深300指数所提供的超额回报比较明显,估值水平明显抬升。
1年期(7天回购)利率互换代表短期利率预期,决定了投资者的回购融资成本;10年期国债利率代表投资者承担期限错配的套利目标资产回报。上述二者之差等于债市加杠杆套利的远期回报。截止6月13日,中国10年期国债远期套利回报为17个基点,比2016年12月的水平要高47个基点。
3个月美元兑日元互换基差(Basis Swap)代表离岸金融机构美元融资的成本,基差越低代表美元融资成本越高;Libor-OIS利差代表相较于在岸商业银行,离岸商业银行的美元融资溢价;截止6月13日,3个月美元兑日元互换基差为-24.5个基点,Libor-OIS利差为53.2个基点,显示对等关税冲击消退以后,离岸美元融资环境重新宽松。
铜金价格比用以衡量全球总需求向上的动能,也代表全球名义价格上行的空间。离岸人民币汇率受到外部需求和海外资本流入的双重驱动。因而铜金价格比可以作为离岸人民币的领先指标。截止6月13日,铜金价格比降至2.8,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至7.2;二者背离扩大,近期人民币和伦铜走势发出不一致的信号。
以沪深300总回报指数代表国内股市回报、巴克莱中国利率债指数代表国内债市回报,二者比值代表国内股票和债券的相对表现。截止6月13日,国内股票与债券的总回报之比为23.4,低于过去16年平均值水平。股票资产和固收资产的相对超额回报回归均值水平,中长期股票资产相对固收资产的吸引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