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命门被掐,美国出兵在即,特朗普逼伊朗亮底牌,中国态度成胜负手?

6月中旬,特朗普再次走到历史的赌桌前。这一次,筹码不只是美伊的旧怨,也不止以色列的生死线,而是全球20%的能源命脉——霍尔木兹海峡。

消息源自白宫:特朗普将在数小时内签署命令,美军正式下场,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而事实上,美国的身影早已踏入这场冲突。26架KC系列加油机已经在中东空域盘旋多日,准备为远程轰炸机铺好加油链条。这是一场战争的前奏,更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布局。

特朗普本人也不再掩饰意图。他在社交平台上怒斥伊朗“浪费人命”,并警告各国立即撤离德黑兰。言下之意,美国将对伊朗本土展开打击,规模或远超此前对叙利亚的“外科手术式”空袭。

中美同时发出公民撤离通知。中东战场的空气,已经凝固。

图片

伊朗亮出“王炸”:海峡封锁成既定剧本?

霍尔木兹海峡,这条宽度仅39公里的狭窄水道,却承担着全球五分之一的原油运输。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现在,伊朗正在打这张牌。

据外媒报道,三艘油轮在阿曼湾起火,疑似布雷或袭击造成。而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库萨里的狠话犹在耳边——如果局势升温,伊朗将果断封锁霍尔木兹。

这一威胁过去曾被外界视为虚张声势。伊朗自己也得依靠这条海路出口石油,断海峡即断其生路。但这一次,伊朗已无退路。6月13日,以色列突袭德黑兰东南,一举炸死包括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在内的二十多名高级将领。德黑兰的军事神经中枢被连根拔起,哈梅内伊的威望和体制稳定正面临撕裂。

封锁海峡,不再只是威胁,而是最后一搏。即便只是象征性地在航道布雷或发射数枚导弹,也足以令全球金融市场陷入剧震。布伦特原油在一周内暴涨10%,高盛预测:若霍尔木兹彻底关闭,油价将冲上130美元/桶。

特朗普的钢丝游戏:制造危机,为谁开道?

特朗普向来擅长用“制造危机”撬动政治资本。这次也不例外。军事出击,不只是地缘战略的推动,更是华尔街的一笔生意。

自冲突升级以来,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大幅走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4.36%,对美元流动性需求骤然飙升。在一个债务高筑的美国,这意味着又一次为财政融资打开了缺口。

与此同时,页岩油商、军火集团、保守派议员、以色列游说团体……在特朗普这一手“对伊动武”的操作下,几乎集体获利。油价抬高,中国、印度、日本的制造成本一同上涨,“通胀输出”战略悄然完成,竞争对手的喘息空间被再次压缩。

国内方面,特朗普以“强硬总统”形象重塑民意场。他在中期选举中急需一次胜利,能彰显他并非在“白宫打推文”,而是真正能调动战争机器的领导者。

但风险也如影随形。伊朗若不如预期“屈服”,美国陷入中东泥沼,将是阿富汗撤军的历史重演。若霍尔木兹长时间封锁,油价飙涨至难以承受的高度,美国自身制造业和消费端也难以幸免。届时,全球将不仅仅面临一个地缘政治危机,更可能迎来一个比2008年还深的金融黑洞。

中国的立场:不上桌下注,却在场控局

外交部在16日的声明措辞冷静:“反对武力对抗,呼吁恢复谈判”。这八个字看似中规中矩,实则含义深远。

伊朗是中国原油的重要来源,占进口份额的11%。一旦海峡封锁,国内油价突破10元/升几成定局。但北京的策略从不是“被动受损”,而是多线并进。

其一,中国与伊朗的25年战略合作协议,涉及能源、基建、安全等多个层面。随着西方退出伊朗市场,中国资本与技术成为德黑兰的唯一窗口。这种对等关系,足以让中方在斡旋时占据上风。

其二,外交上联合俄罗斯发声、协调局势,不仅维护地区稳定,也有助于打造“负责任大国”形象。与美国的“武力干预”路线形成鲜明对照。

其三,加快能源布局,推进中亚陆上油气通道与海上替代路线。将霍尔木兹对中国的战略依赖,转化为暂时变量,而非制约命门。

至于“谈生意”,这恰是北京的逻辑核心。危机之中,折扣原油、资源换基建的操作空间扩大。若局势控制得当,中方或能低价锁定数十年的能源安全。而这笔买卖,无论最后美伊如何收场,都极具性价比。

中东火线,是决战场,也是照妖镜

这一次,美伊对峙不只是军事交锋,更是全球秩序的一场透视。特朗普下注霍尔木兹,赌伊朗不敢自断命脉;伊朗则用封锁威胁绑架世界,希望以玉石俱焚换得一线生机。而中国,虽未押宝任何一方,却以稳态制胜,游走于战争边缘,反而更接近核心。

局势尚未定音,但牌桌上的胜负手,正在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