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愈肝胆丨TIPS术后早期血氨可识别肝性脑病高危患者

前言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临床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治疗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如DSA、B超、CT等)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将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插到病变器官、组织,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注入药物、栓塞剂或置入支架等方式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为给广大同道提供肝病介入治疗的前沿进展,《国际肝病》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薛峰副教授共同创办“国际肝病-介愈肝胆”栏目,每月定时分享介入领域的最新研究,传达规范治疗理念,追踪介入治疗的最新动态,以期对相关领域专家、研究人员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研究或工作有所裨益。

重要研究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背景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Gairing SJ,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2;55:1265-1276)。目前已确定的风险因素(如较高的MELD评分或肌少症)对具体患者而言可靠性不足,难以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Gairing SJ,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2;55:1265-1276)。血氨是参与HE病理生理学的关键代谢物(Rose CF, et al J Hepatol 2020;73:1526-1547),但仅在TIPS术前检测血氨并不能识别高风险患者。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于2025年5月发表了一篇题为《TIPS术后早期血氨可识别肝性脑病高危患者》的研究。该前瞻性研究剖析了TIPS术后早期血氨的变化轨迹,运用多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探究了术后血氨与HE的关联,并评估了术后早期血氨与死亡、肝移植风险的关系。

研究设计

这项研究包括2022年至2024年间在德国Mainz肝硬化中心接受TIPS的116例患者。纳入标准为:(1)肝硬化;(2)具备TIPS适应证:腹水、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失败或门静脉血栓合并腹水。排除标准为:(1)挽救性或早期TIPS;(2)无肝硬化的布加综合征;(3)拒绝参与研究;(4)术后血氨结果缺失。

最终7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术后开展结构化随访,以观察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发生情况以及肝移植或死亡事件。在TIPS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计划外住院期间的每次结构化随访中,由经验丰富的肝病专家评估患者是否出现OHE。分别于TIPS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4天检测血氨,以评估术后最初几天内血氨的变化。血氨正常上限(ULN)为72 μmol/L,根据术后血氨是否超过ULN对患者进行分组。

主要结果

(1)手术概况

在针对14名患者的亚分析中,血氨多在第3/4天升高。基于此,对所有患者在TIPS后第3/4天测量血氨(图1)。最终,TIPS术后32例患者出现血氨≥ULN。与血氨正常组相比,该组患者基线年龄更大[64岁(IQR:58~68)vs. 60岁(IQR:49~64),P=0.041],FIPS评分[0.36(IQR:-0.38~0.61)vs. -0.07(IQR:-0.77~0.26),P=0.026]、肌酐[1.35 mg/dL(IQR:1.03~1.97)vs. 1.13 mg/dL(IQR:0.88~1.50),P=0.041]和白细胞介素-6(IL-6)[46 pg/mL(IQR:14~61)vs. 17 pg/mL(IQR:13~38),P=0.046]更高,血白细胞计数[4.20×109/L(IQR:3.05~6.15)vs. 5.90×109/L(IQR:4.30~8.20),P=0.028]和血红蛋白[10.10 g/dL(IQR:8.25~11.30)vs. 11.00 g/dL(IQR:9.40~12.30),P=0.031]更低,其余基线指标无显著差异(表1)。

图片

图1. TIPS术前和术后第1、2和3/4天的血氨变化轨迹

表1. 研究队列的基线特征和按TIPS术后血氨正常上限分组的特征比较

图片

图片

(2)TIPS术后OHE发生率

中位随访时间为127天(IQR:54~323),随访期间33例(45%)患者发生OHE(分级:2/3/4=21/11/1)。其中91%发生在TIPS术后的前三个月。TIPS术后血氨高于ULN以及以腹水为TIPS适应证的亚组,其OHE发生率更高(图2,表2)。值得注意的是,TIPS术前血氨与TIPS术后HE无关(表2)。此外,有OHE病史的19例患者中有12例(63%)发生了TIPS术后HE。图3展示了TIPS术后血氨对术后HE风险的非线性影响。

图片

图2. TIPS术后OHE发生率。(A)按TIPS术后血氨ULN分层:(B)以腹水作为TIPS适应证分层

图片

图3. TIPS后血氨(/ULN)对术后HE风险的非线性影响

(3)独立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表明,在调整MELD评分、门静脉压力梯度下降百分比以及OHE病史等因素后,TIPS术后血氨无论作为连续变量(以72 μmol/L为ULN进行标准化,HR=2.55,P=0.022),还是按ULN进行二分法分类(HR=3.68,P<0.001),均与TIPS术后HE独立相关(表2)。

TIPS术后血氨在180天内对术后HE患者的时间依赖性判别能力良好(AUC=0.82),且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优于MELD评分(180天时AUC=0.67)、C反应蛋白(180天时AUC=0.42)、白细胞计数(180天时AUC=0.34)和IL-6(180天时AUC=0.56),各指标与TIPS术后血氨相比,P值均<0.001。

表2. TIPS后OHE发展的单因素和多因素Fine和Gray回归分析

图片

(4)死亡/肝移植风险

在本研究中,19例(26%)患者死亡或接受肝移植。在调整MELD评分(HR=1.17,P=0.008)的Cox回归分析中,TIPS术后血氨与死亡风险升高或肝移植需求并无关联(HR=1.69,P=0.3)。

研究结论

TIPS术后第3/4天血氨是一种优秀且检测容易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识别TIPS术后HE高风险的患者,这有助于为该高危患者群体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临床展望

本研究首次证实,TIPS后第3/4天测量的血氨可用于识别术后HE高风险患者。后续需开展更大规模、多中心研究,以验证TIPS后早期血氨的预测价值。此外,探索联合血氨与其他生物标志物构建更为精准的HE风险预测模型,以及研究基于血氨指导的个体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图片

翻译&解读


甘佩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 6篇

硕士期间获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院级优秀毕业生、康哲奖学金

2021年韩国消化病周壁报交流

图片

专家简介


罗薛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

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解读 甘佩灵

审校 罗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