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宁:栗喉蜂虎哺育忙

这两天,在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下甸村勐波罗河畔的多段沙崖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已经完成巢穴营造,正式开启紧张而温馨的哺育工作。
视频由昌宁融媒提供
走进湾甸坝,只见在下甸村的一处沙崖上,密密麻麻分布着上千个洞穴,这就是栗喉蜂虎用尖嘴利爪精心开凿的“家园”。此刻,这些灵动的小精灵们正穿梭忙碌,往返于巢穴与觅食地之间,不辞辛劳地捕食虫子,哺育巢中的幼鸟。
图片
图片
在镜头里,归巢的多数栗喉蜂虎嘴里都衔着捕获的虫子。有的成鸟捕食归来后,便径直飞入洞穴喂食幼鸟;有的会先停歇在洞穴边的沙壁上,稍作休整后再入洞;还有不少成鸟则叼着“战利品”,在沙崖顶端列队“展示”,仿佛在炫耀自己的捕猎成果。“这两天我们可以看到归巢的栗喉蜂虎大多嘴上都叼着虫子,可以推断出幼鸟已经破壳,进入了哺育期。”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宣传干事饶万玲介绍。
图片
图片
栗喉蜂虎是蜂虎科蜂虎属的鸟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它们身上披着艳丽的羽毛,喉部为栗红色,黑色的过眼纹,翅膀和背部为绿色,尾翼为蓝色,翅膀内侧为橙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全身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栗喉蜂虎飞行技术高超,能在空中做出急速飞行、滑翔、悬停、急速回转和仰俯等高难度动作‌,喜欢捕捉飞在空中的虫子。
图片
图片
每年夏季,成群结队的栗喉蜂虎会从东南亚来到怒江流域的湾甸乡,在土崖或沙壁上挖掘隧道形洞穴作为巢穴繁殖后代,场面颇为壮观,种群规模近万只。观察栗喉蜂虎巢穴的建造,能感觉到其中有独特的智慧,充分考虑了天敌、食物、巢洞位置等因素。它们喜欢选择垂直的沙壁,用喙凿巢洞,深达1米左右才敢安心入住。
图片
图片
据了解,栗喉蜂虎懂得“团结互助”,筑巢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栗喉蜂虎扮演“帮助鸟”的角色,帮助体质较弱或者筑巢经验不足的同类筑巢,这极大地加快了营巢进度,使亲鸟提前进入产卵孵化期,从而提高幼鸟成活率。
图片
图片
饶万玲说:“栗喉蜂虎在我们湾甸乡分布较多,有4处比较集中,它们的巢穴加起来大概有3000多个。”
图片
图片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吴再忠 周应彪 罗宁姣 于飞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