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导弹对以色列齐射,西方反导弹系统拦不住,东风17或也能打美航母

伊朗在72小时内对以色列发动十波次中程弹道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攻击,累计发射 600 余枚导弹。

这场持续攻势意外验证了一个关键结论:东风 17 等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完全具备打击美军核航母的能力。

图片

以色列部署了西方最先进的陆基防空反导系统,包括箭 2、箭 3、大卫投石索反导系统,以及美国的爱国者 3 和萨德系统,构建起高密度的大气层外反导网络。

但实战数据显示,即便如此完备的防御体系,对伊朗导弹的拦截率也仅为 80% 左右,仍有 20% 的中程弹道导弹成功突防。

尽管伊朗导弹因情报能力薄弱、精度不足,尚未对以色列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其突防能力已为东风系列导弹的实战效能提供了参考。

图片

性能更先进的鹰击 21、东风 21D、东风 26 及东风 17 导弹,具备改变战争模式的潜力。

东风 17 射程超 1000 公里,末端机动速度达 6 倍音速以上,采用高抛弹道配合高超音速俯冲战术,可在美军 F-35 舰载机作战半径外发射。

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反导能力不超过以色列本土防御水平,若按伊朗导弹 20% 的突防率计算,20 枚东风反舰导弹至少能有 4 枚命中目标。

一枚导弹即可重创一栋建筑的破坏力,足以使航母因多处贯穿性损伤而丧失作战能力。

图片

此次冲突中,以色列摩萨德的渗透行动也值得关注。数百名摩萨德特工在伊朗境内实施敌后破坏,单日发射 200 余架无人机发动 100 多次袭击,精准锁定伊朗高级指挥官、核科学家及防空设施坐标。

摩萨德甚至提前将武器走私至伊朗,通过汽车炸弹、反坦克导弹等方式破坏供水系统和军事目标。但伊朗已从初期混乱中恢复,两枚弹道导弹成功躲避拦截命中海法发电厂,反击力度持续增强。

这场战争某种程度上复刻了现代海战的战术逻辑:先通过定点清除瓦解敌方指挥体系,再摧毁空军与防空系统,最后以高超音速武器打击关键基础设施。

伊朗导弹的实战表现,不仅验证了反舰弹道导弹对移动目标的打击可行性,更凸显了东风 17 等武器在突破航母战斗群防御体系上的战略价值。

当射程与突防能力形成压倒性优势时,传统海上霸权赖以生存的航母战斗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