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搭子”火了!速写城市瞬间,深圳人太会了

你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

去爬山、逛公园,

或是找个咖啡店惬意休憩?


深圳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背上画板、拿起画笔

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

速写生活中曾被忽略的各种场景

重新发现“附近”


图片

今年初,“速写深圳”在世界之窗梅拉尼亚小镇举办画聚,图为画友Rebecca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2017年,“速写深圳”成立。组织不设任何门槛,只要感兴趣的市民都可以参与一周一次的“画聚”,不强求技法高低,而是推崇画面的记录性、故事性、趣味性及鲜明的个人风格。


一路走一路画


“城市是许多有趣的事
在同一时间上演的地方
我们在城市中行走画画”


图片

5月31日的“画聚”正逢端午节,地点就选在了福田新洲河碧道。参与者用画笔,记录下龙舟赛激烈的场景、赛场边热闹的人海,还有赛前赛后维护河道的工作人员……虽然大家画作中的色彩和线条都很简单,但寥寥数笔的速写就让身边的景象具有了个人视角的趣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源:“速写深圳”公众号


翻开“速写深圳”公众号,几乎每一期“画聚”都做了相应的记录。他们走进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辛养村,这个古村落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沿着布吉河,他们一路走一路画,电影大厦、地王大厦等极具年代感的建筑都被他们用画笔重新描绘;一次,“画聚”本来准备在雅宝公园速写,却一路摸索到了具有近750年历史的般若禅寺,享受到了探索未知的快乐……


八年时间的行走与记录,让“速写深圳”有了时间的沉淀,速写者的足迹几乎遍布深圳,也记录下了深圳这几年间的一些变迁。


白石洲、渔人码头、桂庙新村、深圳体育馆旧址……这些地方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更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过头来看时,它们早已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但它们都被“速写深圳”以现场速写的方式记录下了曾经的身影,这些被捕捉和固化的时光碎片,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份与众不同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源:“速写深圳”公众号


用速写去社交


“如果你在画画

别人就会觉得

你这个人挺有意思的

会让你更容易跟外界产生接触”


王昱人,目前是“速写深圳”主理人。化学专业出身的他,曾经从事过环境监测工作,对深圳的地理状况很是熟悉,因此肩负起了“画聚”的地点选择“重任”。


王昱人一直是绘画爱好者。在参与“速写深圳”的早期,他一直在“潜水”,“因为想要区分“速写深圳”和其他写生团体有什么不同”,对于他来说,和自己性格契合尤为重要。“速写深圳”的确带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这里完全尊重个人的意愿和每个人的个性。尤其是没有人会对你指指点点。”


图片

城市速写宣言


在王昱人看来,在城市速写中,现场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作品一定会被绘画者当下的感受和想法影响。而且比起其它绘画方式,写生更容易让人与周边建立联系。有一次他们在龙岗老街速写,结果一家维修回收家具电器门店的老板对他们很感兴趣,给他们泡了茶喝,还跟他们分享了这条街的一些故事,他们就这样一边聊一边画。而旁边刚好又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也觉得他们这样画画很有意思,就过去跟他们合了影,还派了喜糖。


图片

“速写深圳”,也速写身边的人。受访者供图


“现在大家普遍的社交都来源于手机,但你一个人对着手机的时候,跟周边、所在的环境打交道的概率是很低的。而如果你在画画,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会让你更容易跟外界产生接触,哪怕只是瞬间的。”王昱人说,“这时候,你就会明白,自己没那么容易被忽略,更容易被人注意到。”


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敏锐


“有些地方确实感觉没啥意思

但速写能让它变得有意思

速写自有一种

比完美更生动的东西在”


“速写深圳”不仅让人与城市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动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这门共同语言实现了人与人的联结,让每个参与者、观看者都能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


比起指指点点,“速写深圳”更希望形成的,是一种分享的氛围。每次有新朋友来参与“画聚”,都有融入集体的过程,画聚结束后,大家会聚在一起交流,聊聊自己喜欢的风格。


图片

每次“画聚”后都有合影环节。受访者供图


顾川,金融专业出身。“最开始参与‘速写深圳’,是觉得在深圳生活这么久,其实很多地方都没去过,刚好又可以画画,又可以去一些没去过的地方。”后来,顾川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参与“画聚”则更像每周跟朋友见面画画,聊聊天,谈谈近况,“还是蛮轻松愉快的感觉”。


插画师喵喵在参与“速写深圳”前,一般都是窝在家里画画,后来她和另一位插画师骆骆从朋友口中了解到“速写深圳”,便一起加入。这也让他们重新享受到了绘画原本的乐趣,那就是自由——不局限于各种材质和约束,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图片
“速写深圳”鼓励参与者捕捉当下观察到的事物。受访者供图

另一位插画师萝卜说自己曾经是“社恐”,在外面看到好的风景,也都只敢偷偷摸摸拍张照回家画。但在参与到“速写深圳”后,她感受到了城市速写的魅力,现在对于自己喜欢的场景,她都会多停留片刻,用速写记录,“比如一棵树和那一刻光线打在树上的场景,你把它画下来后,多停留了片刻,感受就更深了一些。”


黎子深曾经从事建筑设计,现在是自由职业者。他有一个习惯,每次写生了一幅满意的小画,他都会拍下来发在社交媒体上,然后把它藏在附近,给予一定的线索和提示,静待有心人来捡画。黎子深说,他参与“速写深圳”,就是来找搭子的,一起把绘画速写这件事变得好玩。


吴斯瑶作为新媒体编辑,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在虚构的世界里“冲浪”。但在参与“速写深圳”后,她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乐趣:“有些地方确实感觉没啥意思,但速写能让它变得有意思。”在吴斯瑶看来,“比起那些‘完美’的画,速写自有一种比完美更生动的东西在。”


图片

“速写深圳”鼓励参与者捕捉当下观察到的事物。受访者供图


如今

很多“速写深圳”的参与者

都形成了一个习惯:

出门要带上画画的工具

随时速写眼前看到的景象

保持对身边生活的热情和敏锐


你有参与“速写深圳”吗?

身边有“速写深圳”的朋友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来源 | 晶报

记者 | 余梓宏

编辑 | 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