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一幕!中国双航母首次同时前出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

据报道,当华盛顿还在伦敦会谈桌前琢磨如何与中方博弈时,西太平洋的海面上,中国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已悄然完成历史性会师——这是中国双航母首次同时前出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6月上旬这场被外媒高度关注的军事行动,恰与6月9日至10日的中美伦敦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同期进行,两个战场的同步“出牌”,释放出中国在战略博弈中“谈与打”皆有底气的鲜明信号。

图片

根据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通报,辽宁舰编队于6月7日穿越第二岛链,出现在南鸟岛近海,9日抵近硫磺岛海域,护航舰艇包括2艘055型万吨驱逐舰、2艘052D型驱逐舰、1艘054A型护卫舰及2艘综合补给舰;山东舰编队则于同日在宫古岛东南约550公里海域航行,9日在冲之鸟礁附近开展舰载机起降,编队配置与辽宁舰类似。日本《经济新闻》罕见用“首次公布辽宁舰穿越第二岛链”强调事件特殊性,而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更注意到,日本防卫相公开表示将在太平洋岛屿部署移动监视雷达,试图回应中国海军的“远海存在”。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王学猛明确指出,此次训练是“年度计划内的例行性安排”,旨在检验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但外媒的解读却充满战略焦虑:《纽约时报》认为,双航母编队证明中国“有能力在西太平洋与美国角逐控制权”,因其扼守着美军从关岛、夏威夷驰援东亚的必经航道;印度《欧亚时报》则渲染中国正“试图控制第二岛链以西的太平洋”,甚至猜测训练与“应对台海紧急情况”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动力”网站虽承认中国海军行动“符合国际法”,却也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中国双航母在2024年南海首次联合演习后,正将活动范围向更广阔的太平洋延伸,随着福建舰即将服役,三航母体系化作战的时代已近在眼前。

就在中国双航母驰骋西太平洋时,美国在该区域的海军力量却显露出“力不从心”的尴尬。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披露,当前西太平洋仅部署“尼米兹”号与“华盛顿”号两艘航母,其中“尼米兹”号作为现役最老的航母,即将在本次南海部署后退役;而“华盛顿”号自2024年11月抵达日本横须贺基地后,因维修长期“趴窝”港口,直到6月10日才勉强驶出东京湾,且出港时飞行甲板空空如也,其舰载机联队刚在硫磺岛完成训练,尚未归队。

图片

当中国双航母在西太平洋吸引全球目光时,6月9日至10日的中美伦敦会谈同样牵动国际神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透露,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共识、巩固日内瓦会谈成果达成原则一致,在解决经贸关切上取得新进展。而特朗普政府在会谈首日便释放“妥协信号”,据彭博社爆料,美方拟取消芯片设计软件、飞机发动机技术等四大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以换取中国放宽稀土出口——这被舆论视为特朗普任内罕见的“连退四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对话管控分歧是唯一理性选择”,但西太海域的双航母训练,恰是对这种理性对话的实力支撑。正如军事专家张军社所言,双航母远海演练传递出明确信号:中国海军正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转型,“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能力持续增强。而美国媒体焦虑的核心,或许并非中国航母的吨位与数量,而是其背后“谈则开门、打则亮剑”的战略定力——当美国试图用科技封锁施压时,中国既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也用航母编队的航迹证明:任何极限施压,都需先跨过中国海军筑起的“海上长城”。

美国曾将“岛链”视为遏制中国的战略防线,但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双航母编队,已用航迹在地图上画出新的坐标。日本忙着部署雷达,美国“华盛顿”号仓促出海,背后都是对西太力量格局变化的本能反应。更让美方不安的是,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正在海试,未来三航母编队若前出关岛、威克岛,甚至抵近夏威夷,将彻底改写太平洋的力量对比——这恰是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担忧的“中国正在建立全面战备体系”的真实写照。伦敦会谈的6小时长谈与西太海域的舰载机轰鸣,构成了2025年中美博弈的典型切片:在经贸领域,双方试图通过对话寻找合作路径;在军事领域,中国正用实力打破“霸权叙事”。

图片

当特朗普承认“中国不好对付”时,或许该明白:这种“不好对付”,从来不是谈判桌上的话术技巧,而是航母甲板上的战鹰、远洋航线中的舰队,以及维护国家利益时“言必行、行必果”的坚定决心。西太平洋的波涛与伦敦会议室的灯光,共同见证着一个新现实:单极霸权主导的时代正在落幕,平等对话与实力博弈并存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