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的专机在2025年6月12日降落在新德里机场时,印度首都的空气中满是期待。这场中印副外长/外秘级对话,不仅意味着两国关系的回暖,更可能成为印度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和关键资源竞争的大背景下,印度能否借着中方贵客到访的机会,办成那件心心念念的“大事”?答案或许就藏在双方的对话中。
孙卫东在会谈中指出,当前中印关系保持着来之不易的改善势头,双方要以两国领导人喀山会晤达成的共识为指引,推动关系健康发展。对话期间,双方同意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做准备,这一机制性对话的重启,是边境局势稳定的重要信号。在务实合作方面,印方支持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还规划了2025年中印建交75周年纪念活动,包括恢复直航、互派记者,以及落实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等安排,这些都体现了两国从政治对话向民生合作的延伸。孙卫东还就印度古吉拉特邦空难表达了哀悼,细节之处可见双边互动的温度。
然而,就在新德里的外交会谈进行时,印度国内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却陷入了困境。由于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管制,印度政府设定的“五年内实现电动车零件50%本地化”目标面临搁浅风险。此前印度在6月初发布的“旗舰电动汽车政策”,不仅提供15%的进口关税优惠,还设定了严格的本地化生产时间表,试图将印度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中心”。但现实是,特斯拉等跨国车企或放弃在印设厂,或仅设立销售网点,如今稀土管制更是让印度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出现延误,部分出口申请被中方驳回。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在会谈中直接提及稀土出口管制问题,表达了对关键矿产供应的关切,并希望就经贸议题保持沟通。这背后是印度想在全球产业链中崛起的迫切愿望,毕竟在电动车电机所需的稀土永磁体和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等方面,中国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而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基于产业链安全的市场化调控,此前已向欧盟、美国等发放了出口许可证。
莫迪政府此刻十分急切,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大,电动汽车产业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但特朗普政府此前反对特斯拉在印设厂,让印度转向中国寻求关键资源合作几乎成为必选项。中国也有合作的意愿,从支持上海合作组织到筹备建交纪念活动,都释放出明确信号:只要印度在边界等分歧上展现诚意,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很大。稀土管制本质上是产业政策调整,当印度香客即将再次踏上西藏圣湖之路时,这种人文交流的暖意,能否转化为矿产资源合作的动力?
当孙卫东与唐勇胜握手道别时,双方都清楚,这次对话不仅是例行沟通,更是对战略机遇的试探。对印度来说,若能借此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键矿产供应渠道,其电动车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或许能迈出关键一步。对中国而言,一个稳定、合作的印度,是维护地区和平与全球产业链平衡的重要力量。这场“趁热打铁”的外交互动,最终能否成就那件“大事”,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