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时代巨变,留下无数经典。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6月15日,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举办,华策影视集团总裁傅斌星出席,并作为嘉宾参加开幕圆桌论坛。
开幕论坛以“时代风华 梦启新程”为主题,邀请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与知名电影人代表,为中国电影如何在变局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推动电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划方向、探寻思路。
(傅斌星总裁在开幕论坛中发言)
前不久,华策集团出品的电影《狂野时代》斩获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引发广泛关注。自10年前布局电影板块以来,华策影业在商业类型片取得成功的同时,持续探索文艺、艺术类型影片创作的突破,在艺术性与市场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以下为现场发言节选)
华策10年前开始布局电影板块,刚刚听各位嘉宾老师的分享,我内心挺感触的。这10年间,中国电影人非常非常了不起!刚入行的时候,作为从业者,我很难想象中国电影会出现《流浪地球》这样的科幻系列,包括《哪吒》系列等优秀作品。在过往10年中,我们的电影无论是票房数据、艺术创作还是题材类型拓展,都非常了不起。
同时,在观影和观众层面,我们也发现,这一届影迷的审美品位、专业性以及对文化产品的认知诉求,都在大幅度提升,这对从业者的要求势必水涨船高。我们是在跟时代的需求、消费的需求去不断地相互共情、共鸣,相互寻找,重新找回那个链接的调整期。
我想,持续做电影的唯一秘诀就是永不放弃。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电影一定会从大国走向强国。
华策的使命从创立初期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创造和传播全世界观众都喜爱的华语内容。我觉得,电影是内容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探索的内容艺术样式。我在过往的工作中,一直在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创意行业是一个非标行业,所有的决策,包括对题材类型的决策、对人的决策,都是动态的。所以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比往年更少待在办公室,我需要从一个创意决策者的岗位,更多地去接触这个时代的脉搏和方方面面,走进以往非常规居住的城市,接触以往接触不到的人群,重新去感知那个链接。
我非常赞同前面几位嘉宾说的,站在决策者的岗位,我们得去共同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得去用创意,不论是商业的创意也好,内容本体的创意也好,更多去用创造力改变方方面面的困境。创造力的部分非常重要,对于商业的决策和平衡也需要认知上的更迭,包括对时代情绪认知的更迭、对年轻人主流消费群体认知的更迭。
任何行业的繁荣发展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在几年前成立了华策电影学院和华策影视技工学校。我们本着长期主义的精神,希望挖掘和发现优秀的,热爱这个行业、热爱内容的人才。我们想尽华策所能,深度陪伴这些创作者们,帮助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当然我们也希望用创意来解决,来平衡成本的问题,而不是用制作经费的增加来解决创意匮乏。因为我们坚信,创意行业就是要开放,让一切回归创意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