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久未有新电影问世的法国著名女演员苏菲·玛索,终于再次官宣新作。

![]()
![]()
![]()
▲ 这部《LOL 2.0》,是2008年同样由苏菲·玛索主演的《LOL》续作,题材依旧是苏菲·玛索最擅长、也最受欢迎的法国轻喜剧,讲述的故事是55岁的安妮在以为自己终于自由了之后,女儿要求回来同住,而儿子则宣布她要当奶奶了……
如今已年近六十的苏菲·玛索,近些年虽然电影拍得越来越少了,但她依旧在积极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这不,前段时间,苏菲·玛索甚至还出书了!
谁能想到,素有“法兰西玫瑰”之称的大美人苏菲·玛索,近些年竟然也转行成为女作家。
她的第二本小说《隐秘 La Souterraine》,甚至还在法国拿了一个文学奖。
▲ 2024年,苏菲·玛索获法国贝阿恩学院(L’Académie de Béarn)颁发的学院首届文学奖,今年3月,苏菲前往学院领奖。
▲ 该文学奖以文艺复兴时期有着“第一位现代女性”美誉的法国王后Marguerite de Navarre(上图)的名字命名,旨在纪念贝阿恩学院创立一百周年。为苏菲·玛索颁奖的“法国贝阿恩学院”,是什么来头?根据官网资料,贝阿恩学院(L’Académie de Béarn)成立于1924年,是当年法国知识分子共同创办的一个学术机构。
▲ 贝阿恩学院位于法国贝阿恩地区,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图片和内容均源自L’Académie de Béarn官网。就……估计还好,毕竟刚刚设立。
但也请到龚古奖作家Paule Constant担任评审主席亲自背书,评审团队也都是具备文学素养的法国知识分子。
所以说苏菲此次拿到的这个文学奖,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也是专业奖项。
▲ 担任此次文学奖评奖主席的Paule Constant(上图),是法国本土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获奖无数。1998年,Paule Constant凭借小说《Confidence pour confidence(心心相诉)》获法国最权威的文学奖项——龚古奖。
▲ 文学奖的评审团队大都是学者或作家出身,具备专业的文学素养。
评奖过程中,苏菲·玛索的《隐秘(La Souterraine)》获评审团全票通过,最终赢得第一届“Marguerite de Navarre”文学奖。▲ 苏菲·玛索这本的《隐秘(La Souterraine)》,由十三篇短篇小说和七首诗歌构成,是具有半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此次获奖,算是苏菲·玛索横跨三十年写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对她来说,分量或许不亚于一个电影奖项。
▲ 写作对于苏菲·玛索来说,是从电影中“别人的故事”回归到“自己的故事”,她渴望讲述自己的生活,在文学中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全然的自我表达,也是很多女明星转行成为女作家的初衷。图源水印如今专心从事写作的苏菲·玛索,几乎已从大荧幕隐退,但身为一代法国女神,苏菲·玛索的影响力至今仍在,无论所到何处,她依旧享受着法国乃至全世界社会各界的最高礼遇。从1985年第一次踏足中国开始,四十年来,苏菲·玛索经常受邀来到中国参加各种电影及时尚活动,可以说时至今日,苏菲·玛索仍是几代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喜欢的法国女明星。▲ 对于苏菲来说,国人对她的喜爱和热情令她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的热情也让她愿意一次次来到中国。去年,苏菲·玛索再次受邀来到中国,担任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形象大使。早在2019年,苏菲就担任过第二届海南岛电影节形象大使。
▲ 海南岛电影节上的苏菲依旧是一身休闲打扮,随性自在,对着镜头吐舌头的样子,似乎仍是40年前《初吻》里娇俏调皮的少女苏菲。▲ 身为形象大使的苏菲,是电影节的贵宾,官方特别安排她来为张艺谋颁发“终身成就奖”。
▲ 致辞时,张艺谋不吝对苏菲的赞美,自言读大学时就是她的影迷,称赞她是“长期以来心中的女神”。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聊聊苏菲·玛索的故事,她究竟是如何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巴黎女孩,成长为一代法国电影女神的?以及在一众优秀的欧美女演员中,为什么中国人唯独对苏菲·玛索情有独钟?1966年11月17日,苏菲·玛索出生在法国巴黎市郊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卡车司机,母亲是商店售货员,一家人住在郊区一间简陋的公寓里,在苏菲九岁那年,父母离婚。
▲ 苏菲·玛索的童年,孤独且闭塞,“我几乎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世界接触”,在苏菲的印象中,童年的她过得并不怎么快乐。
▲ 她小时候甚至想成为一位像父亲那样的卡车司机,因为那样就可以“离开当下去远方”了。不快乐的童年、双亲的离异加上颇为拮据的家庭生活,这一切都让苏菲·玛索渴望快点长大、尽早离开当下困顿的生活。1980年2月,还不满14岁的苏菲报名参加了巴黎某模特公司举办的新人海选,正巧法国高蒙电影公司(Le Gaumont et compagnie)正在为新筹备的青春片选女主角。星探公司于是将苏菲推荐给高蒙,试镜现场,青春俏皮的苏菲一眼被高蒙相中,一跃成为这部片的女主角。▲ 试镜现场的苏菲,青春可爱,一眼就赢得了高蒙公司的青睐。这部青春片,就是让苏菲·玛索一下子红遍全法的《初吻(La Boum)》。浪漫风趣的法式风情、苏菲·玛索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再加上那首款款动人的《Reality》,让《初吻》一下子俘获了全世界观众的心。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初吻》都是80年代初最具代表性的法国青春电影。▲ 热闹的舞池中,初恋男生为苏菲戴上耳机的那一刻,主题曲《Reality》响起,这一幕定格了本片关于青春恋情的最动人诠释。1982年,高蒙公司乘胜追击,紧接着拍摄了《初吻2(La Boum2)》。这部《初吻》续集,让彼时只有16岁的苏菲·玛索一举拿下1983年的凯撒奖“最有前途女演员奖”。▲ 拿到凯撒新人奖的苏菲,激动得泪洒现场,这个奖项,标志着她从少女偶像走向女演员的开始,对她来说,一定是意义非凡的。两部《初吻》的大获成功,让苏菲·玛索在法国彻底名声大噪。她不再是巴黎郊区那个郁郁寡欢、自我隔绝封闭的少女,电影带她进入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全新的世界。▲ 《初吻》上映后,在日本、韩国大受欢迎,1982年,苏菲跟随《初吻2》剧组来到日本京都宣传,对于当时第一次出国的苏菲来说,电影宣传工作更像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环球旅行。▲ 1983年,苏菲跟随《初吻》剧组,人生第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不过成名当然带来的不止有被全世界关注的兴奋和喜悦,随之而来的,还有成名对人生的彻底改写。和许许多多童星出身的演员一样,苏菲·玛索也经历过年少成名的困扰,和童星转型时期的阵痛。▲ 年少成名既让苏菲享受,也彻底改变了苏菲的人生,时时刻刻生活在镜头的注视和观众的审视下,曾让年少的她感到无比沉重。![]()
▲ 最让苏菲感到痛苦的,是《初吻》的成功让她感到自我迷失。她怀疑并害怕观众喜欢的并非是她本人,而只是电影中的角色。不过比很多童星幸运的是,苏菲·玛索打从一入行就进入了电影世界的中心,特别是两部《初吻》的成功和凯撒奖的加持,让苏菲·玛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演员。凭借《初吻》成名后,苏菲的电影资源非常不错,搭档的也都是像凯瑟琳·德纳芙、贝尔蒙多这样的法国重量级影星,但是似乎再也遇不到像《初吻》中的法国少女这样令人深刻的角色。▲ 1984年,苏菲在法国著名女演员德芙纳(下图)主演的《沙岗堡》中饰演女二号。▲ 同年,苏菲又搭档法国新浪潮著名演员贝尔蒙多,主演《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 Pâques)》,这部电影被一些影迷看作苏菲《初吻》青春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但是苏菲·玛索很快就度过了这段青黄不接的尴尬期,平顺地完成了从少女明星到玉女偶像的转型,单从这一点来说,她比绝大多数童星幸运太多了。
这份幸运,一是得益于她的颜值和气质几乎没有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而发生太大的改变,长大成人之后的苏菲变得更美更动人了。对于童星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罕见的天赋和运气。▲ 苏菲没经历过很多童星都会遇到的“颜值尴尬期”,她确实有过不红的阶段,但是从来没丑过。苏菲·玛索能够顺利转型的幸运,二是得益于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Andrzej Żuławski)的发掘。祖拉斯基不仅是她演艺生涯的重要伯乐,也是与她相伴近二十年的爱侣。1985年,苏菲·玛索接受法国波兰裔导演祖拉斯基的邀请,出演《狂野的爱》。这一选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祖拉斯基向来以疯狂怪诞的风格知名,他的电影极具争议性,在欧洲毁誉参半。▲ 1985年,苏菲·玛索与祖拉斯基。苏菲·玛索接受祖拉斯基的片约。虽然祖拉斯基的电影大多剑走偏锋,但他对女演员的塑造往往相当精彩且成功。无论是祖拉斯基在1975年与罗密·施耐德合作的《爱是最重要的事》,还是他在1981年与阿佳妮合作的《着魔》,都成为两位女演员职业生涯里程碑式的作品,并且为她们拿到法国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 罗密一改往日高贵甜美的形象,在祖拉斯基的片中饰演为爱陷入癫狂直至自我毁灭的电影演员,简直像她自我命运的寓言......1975年,罗密凭此拿到人生第一座凯撒影后。▲ 与阿佳妮合作的这部更加癫狂、也更加个人风格化的《着魔》,是祖拉斯基的代表作。阿佳妮凭此拿到凯撒奖和戛纳两座影后,这也是阿佳妮往后几十年在电影节狂扫大奖的开始。或许这就是当时身为当红玉女偶像的苏菲·玛索,选择接受祖拉斯基邀约的原因——她渴望像罗密与阿佳妮那样,在祖拉斯基的电影中被重塑,借此成为真正的女演员。▲ 苏菲看到了祖拉斯基对演员潜力的挖掘能力,“或者这会让你受伤,但是你确实会因此而改变”,这种改变,正是彼时的她最渴望的。

▲ 从个人角度来说,祖拉斯基让苏菲·玛索找回了身为演员的自信,她渐渐走出了自我迷失的困境,“演员必须在某个时刻找回自己。”图源水印
在祖拉斯基眼中,还不满二十岁的苏菲身上有一种惊人的率直,这种率直,正是他想要的。于是二人一拍即合,1985年,苏菲·玛索参演《狂野的爱》。
▲《狂野的爱》依旧是一部祖拉斯基风格的片子,癫狂暴力,而且片中甚至有苏菲·玛索的全裸镜头。不过祖拉斯基对苏菲爱护有加,不遗余力地在片中发掘并表现出苏菲的美,苏菲回忆,“他(祖拉斯基)坚持用厚刘海造型突出动人的双眸,整个妆容细至眼线与面部阴影,也是他一手打造。”
遗憾的是,《狂野的爱》上映后票房惨淡,口碑平平,但是这部片子却引领苏菲·玛索进入了人生的新天地。
1985年,彼时的苏菲·玛索还是法国头部经纪公司力捧的青春偶像,可想而知,公司不让苏菲接受祖拉斯基的片约,但是苏菲一意孤行,为了出演这部《狂野的爱》,不惜拿出一百万法郎违约金,果断与经纪公司解约。
当然,《狂野之爱》只是苏菲与公司解约的导火索,解约的真正原因,是苏菲不想把职业和人生的所有选择权,统统交到公司手中。
如今回看,苏菲·玛索不惜斥巨资与经纪公司解约的选择非常明智。彼时的苏菲早已过了青春偶像的年龄。用当时法媒的话说,“Her days as France’s favorite sugar baby were over.(她的“法国甜心时代”已经结束了)”,然而,公司显然并没有为已经快二十岁的苏菲做好转型的准备。最终,果断地与公司切割,在《狂野的爱》中不惜大胆地全裸出演,成就了苏菲·玛索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转型。特别是在《狂野之爱》后,苏菲·玛索和祖拉斯基因戏生情。比起经纪公司,显然祖拉斯基更加懂得苏菲的美,并懂得如何把它在电影中放大发挥到极致。和祖拉斯基在一起后,苏菲·玛索很快从风靡全法的少女偶像,晋身法国新晋艺术片女神。▲ 祖拉斯基(图右)比苏菲大26岁,他俩的关系有点类似金敏喜和洪尚秀,祖拉斯基此前也有过一段婚姻,不过他早在1976年已与前妻离婚,和苏菲在一起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二人始终没有结婚,共同育有一子文森特·祖拉斯基。最重要的是,《狂野的爱》不仅让苏菲·玛索重拾身为演员的自信,也让观众看到并完全接受了苏菲的另一面——此时苏菲·玛索最具代表性的美,不再是少女式的青春可爱,而是作为一个成年女性的性感迷人。▲ 1988年,《心动的感觉》中22岁的苏菲·玛索似乎一夜间长大了。她几乎完全褪去了少女时期的青涩,举手投足间尽显成年女性的美。▲ 从此以后,“性感”、“文艺”成为苏菲·玛索电影中最重要、也是最吸引的特质。1987年,苏菲·玛索与祖拉斯基第一次以情侣身份高调出席戛纳电影节开幕式。▲ 1987年戛纳红毯上以一袭正红色长裙亮相的苏菲·玛索,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开幕式上的苏菲一袭桃红色披风搭配翠绿长手套,与黑色抹胸长裙上的玫瑰图案相得益彰,灿烂张扬。从1988年起,苏菲·玛索慢慢在欧洲摸索出自己的文艺路线。不过彼时的她人红戏不红,成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菲·玛索都未能再拍出像《初吻》那样享誉世界的代表作。▲ 祖拉斯基怪诞的电影风格,或许更适合罗密或阿佳妮这种自带癫狂气质的女明星,而非气质更加清纯明亮的苏菲,《狂野的爱》之后,苏菲又和祖拉斯基合作过《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上图)、《蓝色乐章》(下图),依旧是反响平平。90年代之后,苏菲·玛索开始尝试更多类型的电影,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风格。的确,比起剑走偏锋的文艺片,风格偏商业化、口味更加大众的电影才是更适合苏菲的选择。▲ 1993年上映的《芳芳(FanFan)》,成为苏菲·玛索继《初吻》之后第一部卖座的电影,也是成年后的苏菲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代表作。▲ 《芳芳》把苏菲从怪诞癫狂的祖拉斯基电影中解放出来,将她身上清新明媚的美和性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在1993年的《芳芳》之后,年近三十岁的苏菲·玛索步入了事业巅峰期,几乎是一部接一部地拍出了影史留名的佳作。▲ 1995年,苏菲·玛索参演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的遗作《云上的日子》,虽然戏份不多,但在电影中留下惊鸿一瞥。1995年,苏菲·玛索主演的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Braveheart)》大获成功,这让她的影响力从欧洲走向全世界,从此,苏菲·玛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

![]()
▲1994年,苏菲与爱尔兰裔美国导演梅尔·吉布森(图左)相识于戛纳,二人一拍即合,很快,苏菲加入吉布森的《勇敢的心》剧组,这也是苏菲·玛索拍摄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
▲ 《勇敢的心》中的苏菲高贵冷艳、眉目深邃,拥有大多数好莱坞女星所不具备的古典气质。正是这份独特的气质,让苏菲·玛索在竞争激烈的好莱坞市场上脱颖而出,《勇敢的心》之后,苏菲很快享誉好莱坞。对于苏菲·玛索来说,1995年意味着很多全新的改变,除了进军好莱坞升格为国际巨星,那一年,她与祖拉斯基的儿子文森特·祖拉斯基降生,苏菲·玛索做妈妈了。▲ 作为妈妈的苏菲非常低调,她甚至不会给孩子看自己的电影,“我希望他们把我看作是母亲”。▲ 苏菲一家三口位于他们在波兰华沙的家中,家中的装潢充满了艺术气息。凭《勇敢的心》扬名天下后,初为人母的苏菲·玛索并没有停下她勇闯好莱坞的脚步,年过三十的苏菲来到了自己身为女演员的创作盛年。▲ 1997年,31岁的苏菲出演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这部由美国华纳兄弟投资、在俄罗斯全境取景的大制作电影在当时的评价并不高,票房也颇为惨淡,但是片中的苏菲美得令人难忘,《安娜·卡列尼娜》之后,苏菲在国际上的名声更加响亮了。1997年,苏菲·玛索参演《007之黑日危机》,此时的苏菲,已经是实至名归的国际巨星了。▲ “邦女郎”苏菲是富家千金,神秘性感,几乎是好莱坞为她量身定做的角色。不过苏菲·玛索并不留恋好莱坞,她不喜欢好莱坞大片中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也没有在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名利心,于是在“007”之后,苏菲并未在美国久留,她很快就回到了法国。▲ 苏菲说,离开好莱坞,是因为她觉得好莱坞不适合“太法国化”的自己。▲ 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菲不喜欢“邦女郎”这样迎合好莱坞男凝的花瓶角色,而她自知,如果选择在好莱坞发展,她只能接到的更多类似的花瓶角色。“除非你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女性很难得到什么好角色。”▲ 更何况,苏菲也从没想过进入好莱坞的名利场,“我并不贪心”,不喜欢好莱坞,那就不妨退回到法国电影的舒适圈内做自己。对于苏菲·玛索来说,好莱坞的经历或许只是无心插柳,但是不可否认,她正好赶上了9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黄金岁月,好莱坞大片成就了她今时今日的世界地位,《勇敢的心》与《007黑日危机》,是她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苏菲·玛索”必不可少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出,作为苏菲·玛索最早期的领路人,祖拉斯基在她的事业中施加的影响力愈来愈小,《蓝色乐章》之后,苏菲·玛索几乎有十年的时间未与祖拉斯基合作,无论是事业还是感情上,曾经亲密无间的二人开始渐行渐远。▲ 2001年,苏菲与祖拉斯基结伴出席摩纳哥家族(Monaco Family)的授勋仪式,这也是二人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
▲ 2000年的《情欲写真(La fidélité)》,是苏菲与祖拉斯基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2001年,二人正式分手,结束了长达16年的爱情长跑。▲ 二人分手后几乎再无交集,直到2016年,祖拉斯基去世,苏菲与他们的儿子文森特一同出席了祖拉斯基的葬礼。2001年,苏菲·玛索在与祖拉斯基分手之后,又陆续交往了几任男友,但自始至终没有结婚。▲ 2001年,苏菲·玛索与祖拉斯基分手后,和美国制片人Jim Lemley在一起了。▲ 2002年6月,苏菲与Jim Lemley的女儿Juliette Lemley出生。
▲ 作为妈妈的苏菲没什么偶像包袱,经常素颜一身休闲打扮带着一双儿女逛街,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妹关系看上去非常亲密。▲ 不过苏菲和美国制片人Lemley的这段感情远远短过苏菲和祖拉斯基,仅维持了六年,2007年,苏菲和美国制片人分手。好莱坞的际遇让苏菲·玛索不再局限于欧洲电影市场,她的影响力从好莱坞辐射至全世界,特别是中国。2001年起,苏菲·玛索几乎每部新片都会来中国宣传,除此,她还经常受邀出席国内电影节以及各种商业活动。▲ 2001年,苏菲跟随《卢浮魅影》剧组参加第五届上海电影节。▲ 2009年,在上海宣传《超级女特工》的苏菲·玛索。看得出,中国市场对她有一份特殊的偏爱,而苏菲·玛索本人也非常喜欢来中国,在那个中国刚刚开始大量引进外语片、融入全球市场的年代,苏菲·玛索或许是来中国宣传新片来得最频繁的法国演员。▲ 比起大多数金发碧眼、五官立体的欧美女演员,黑发褐瞳的苏菲·玛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亚洲气质”,或许正是这种气质,让苏菲自一出道起,就在亚洲市场大受欢迎。2010年之后,本就无甚野心的苏菲·玛索减少拍片量,逐渐远离大荧幕,但中国她来得更频繁了。▲ 2010年,苏菲和当时的男朋友Christopher Lambert在北京三里屯拍摄杂志大片。▲ 2007年,苏菲与制片人Lamley分手后,在电影《琐事(La disparue de Deauville)》中与男主角Lambert相恋。▲ 2009年两人热恋时,还一起拍过《枕边的男人( L'homme de chevet)》。2011年之后,苏菲·玛索更是几乎年年都来中国参加各种活动。
▲ 2011年,苏菲来到香港为法国高级珠宝品牌尚美巴黎(Chaumet)的品牌开业典礼站台。▲ 2012年Chaumet在上海开业,苏菲也来了。▲ 2013年,苏菲出席长安标志雪铁龙的开业活动。当然,苏菲·玛索最广为人知的“中国行”是在2014年,那一年她登上春晚的舞台。▲ 2014年,正逢中法建交50周年,苏菲·玛索作为法国演员的代表,受邀来中国参加春晚。▲ 当晚,苏菲·玛索身着Elie Saab2013春夏系列的酒红色亮片抹胸长裙,与身着“中国红”的刘欢对唱法国香颂《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舞台上的苏菲,依旧是又俏皮又灵动。自此,苏菲·玛索成了中国国内各大电影活动上的常客,但凡国内举办大型国际电影节,苏菲·玛索一定是座上宾。▲ 2016年,苏菲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2019年,苏菲再次来到中国,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
文章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法国乃至欧洲美貌有演技的女演员数不胜数,比如在欧美市场拥有更广泛知名度、近些年来深耕中国市场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她对于中国普通观众的影响力却逊于苏菲·玛索。▲ 于佩尔曾16度提名凯撒奖影后,是该奖提名纪录的保持者,除此,于佩尔曾两度获戛纳影后,一度获威尼斯影后,她也曾提名奥斯卡影后,在欧美艺术电影界,于佩尔拥有相当尊崇的地位。▲ 于佩尔与中国的缘分其实也更为深厚,早在1992年,于佩尔就曾跟随法国电影代表团到访中国,当时负责接待她的,是刘晓庆。
▲ 于佩尔这两年甚至来国内拍综艺、演话剧,她在中国的发展,比苏菲·玛索涉及的领域更宽,今年的表演类综艺《演员请就位》,于佩尔在节目里和陈凯歌、吴镇宇一起当表演导师。
▲ 节目里杨子当着陈凯歌和于佩尔的面,表演了一段西门庆,吓得于阿姨赶快裹紧了自己的风衣。
▲ 今年于佩尔还有法语话剧《樱桃园》在上海演出,如今年逾古稀的于佩尔,仍然活跃在全世界各地的表演舞台上,敬业乐业。
首先,苏菲是大众偶像,从年少成名作《初吻》到盛年代表作《芳芳》,再到后来的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和《007之黑日危机》,苏菲·玛索职业生涯中的几乎所有有分量的代表作,都是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商业大片。这是浪漫而相对小众的欧洲电影女演员们无法相比的,受众数量相差太远了。
▲ 苏菲·玛索的电影之所以能在中国拥有如此广泛的国民度,也与80年代以来的外国电影引进机制有关。早期采取的是“买断版权+译制片共映机制”,由于当时经费有限,进口片数量有限,像苏菲·玛索的《初吻》和《芳芳》这种骨子里刻着自由和浪漫主义基因的法国电影一下子就给国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其次,苏菲·玛索酷似亚洲人的长相,和她本人既性感明媚又文艺清纯的气质,本身就具备亲和力和观众缘。简单来说,欧洲电影人的文艺气质是高踞于云端之上、令人敬畏且有距离感的;而苏菲·玛索身上的文艺气质则是真实可亲,更接地气,和观众之间没有距离感的。▲ 作为女明星的苏菲·玛索之所以广受欢迎,还因为她从不吝于展示自己的性感,苏菲·玛索几乎每部电影都有裸露的镜头,但是苏菲的裸露不艳俗,反而充满了大胆奔放的法式风情。▲ 同时,苏菲·玛索身上还有一种混合了明媚性感的文艺气息,早年拍摄欧洲文艺电影的经历,也让她有一种文艺脱俗的气质。▲ 苏菲·玛索从事写作,从某方面来说,也是她个人形象的加分项,这种身份作为她自身文艺气质的注脚,已经相当足够。▲ 早在1996年,苏菲·玛索就出版了第一部半自传式的小说《说谎的女人》。这是第一部作品,是她写作的开始,彼时的她自言写作是“因为孤独,才写一写”,“走出摄影棚,我需要孤独,不然我太容易迷失自己,我需要有我自己的想法。”▲ 与大多数半路开始写作的女明星类似,苏菲·玛索两次写作的尝试,都是她试图摆脱“身为女演员长久以来被凝视、被观看的处境”的方法,她渴望夺回自我叙述的主动权,“在写作中找回真实的自我”。
最后,苏菲·玛索的个人形象和气质,太有观众缘,而她出现的时机,又太合适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与她塑造的经典角色打开了中国人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原来恋爱是可以这样子谈的,原来女生是可以如此优雅、可爱、浪漫、美丽和勇敢的。


▲ 《芳芳》中的苏菲·玛索既符合了当时男性心中的完美初恋形象,又带给了女性很多关于自由生活的想象,比如芳芳的独居生活,她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电影里她百变的造型和穿搭,这一切对于当时的中国女孩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
机缘巧合,苏菲·玛索成为中国人一代人的“白月光”,因为她不仅仅是彼时欧美最受欢迎的女明星,而且她还承载了彼时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国人,关于外面世界自由和美好的全部想象。
近些年来,苏菲·玛索许久没有新作品问世,但市场依然对她充满兴趣,而近三十年,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让苏菲·玛索的市场价值有升无降,拥有世界性的声望,这不得不说,是她的运气。
而托赖法国人的慵懒随兴的个性,她也乐于享受早年工作带来的巨大声名与能量,除了写作,如今年近六十的苏菲·玛索仍然活跃在各种活动中,从未离开过大众的视线。▲ 2021年,苏菲·玛索现身戛纳红毯。身着白衬衫牛仔裤的她,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少女感。
▲ 2022年,苏菲一袭拖地红裙再次惊艳亮相戛纳红毯。▲ 除了电影圈,苏菲在时尚圈的资源也依旧是顶级的。2024年,苏菲·玛索登上法国版《Vogue》封面。
▲ 法国的上流社交圈也仍有她的一席之地。2024年5月,苏菲·玛索现身爱丽舍宫参加法国国宴,一袭长及脚踝的Balenciaga黑色大衣搭配黑色细带高跟凉鞋,造型依旧是又简约又高级,眉目间的俏皮清纯,似乎一点没变。▲ 除此,苏菲·玛索的私生活仍是媒体追逐的对象。2016年,她与小她11岁的法国厨师Cyril Lignac有过一段短暂的交往,11个月后二人分手。▲ 宣传新书的采访中,苏菲·玛索说自己是智性恋,并透露自己如今的感情生活仍然相当不错。
苏菲在前面两段感情中生下的一子一女,如今也与她的关系上佳。
她与祖拉斯基的儿子文森特·祖拉斯基如今是一位艺术工作者。
▲ 苏菲和儿子文森特·祖拉斯基。

▲ 文森特·祖拉斯基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不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星二代那样勇闯娱乐圈,如今的他是一个独立艺术工作者。
苏菲·玛索的一双儿女,算是圈内非常低调的存在,毕竟如今星二代们子承父(母)业,借助父母的名声地位与祖传的天赋资源勇闯娱乐圈,基本已是当今全球娱乐圈的大势。比如另一位享誉国际的欧洲女明星——“球花”莫妮卡·贝鲁奇的女儿Deva Cassel,今年5月现身Dior的罗马大秀,年仅二十,已是Dior国际时尚及美妆的双重大使,如此坦荡顺遂的星路,当然归功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名声的助力。▲ Deva Cassel是“球花”和法国演员Vincent Cassel的女儿,作为父母顶级基因的完美继承者,Deva可谓是“一出生就在罗马”的那类幸运儿,我们之前刚刚在视频号中介绍了这位“出生在罗马”的星二代,点击视频回顾。时光流逝,那些曾经在叱咤国际影坛的男神女神们都已经渐次老去,他们的身影似乎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曾远去,转眼间,他们的儿女们已经开始闯荡江湖了。时光荏苒,美人老去,观众们还陷在了他们星光的魅惑里;而他们,已然把孩子托举起来,人生进入下半程了。都说巨大的名利是无法驾驭的能量,但这位星运极佳的法国甜心,似乎早已看透这其中的奥秘,对于命运的馈赠,有时“顺服”是最佳态度。接受它,放下它,享受它。这份对名利的从容、淡定与轻松拿捏,只怕真是女明星里独一份了。推荐:名利场 ||老钱世界风云:巴菲特为什么要帮这位豪门千金?
上文:香江忆旧录||从叶童夺冠,聊聊33年前新白娘子制造的芝童CP和与之相关的风波
作者:Vivian
责任编辑:Miss H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