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书速递 | 《AI公平性:设计机会平等的算法》

图片

最近,海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文社科类新书出版呢?一起来查收这份书单吧!


1



图片
图片
图片

《AI公平性:设计机会平等的算法》(AI Fairness:Designing Equal Opportunity Algorithms

德里克·莱本(Derek Leben)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5年5月


教育、就业、住房、贷款、医疗和刑事司法等关键社会资源的分配,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智能(AI)来进行自动化决策。然而,这些人工智能模型常常基于历史上存在不平等的数据进行训练,导致其决策结果对弱势群体产生不公影响。本书借助传统哲学中的公平理论,构建出一种可用于评估AI模型的理论框架,即“算法正义”。作者指出,多年来,AI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不平等如何在算法中产生,并尝试提出缓解偏见的方法。但现实中,多项公平性指标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之间做出选择,明确它们认为哪种标准才是“正确”的;而监管机构也面临如何将现有法律有效应用于AI系统的挑战。作者坦率分析了追求AI公平性可能带来的各种代价,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些代价在何种情境下是合理的、又在何种情况下是不应接受的。

图片

2



图片
图片
图片

《专业的权衡》(Major Trade-Offs

科里·莫斯-佩奇(Corey Moss-Pech)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科专业学不到实用的技能。作者指出,文科不仅教授了职场所需的技能,学生毕业后也确实在工作中运用了这些能力。尽管如此,拥有商科、工程等“实用”专业学位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薪资也普遍较高。为何我们常常贬低文科教育,忽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宝贵技能呢?作者跟踪了不同专业学生的求职过程,发现理工科和商科学生通常通过结构化的实习项目顺利进入职场,虽然很多人的入职岗位非常低,甚至不一定非得要学位,但薪水普遍较高。相比之下,文科学生少有机会参与正式实习,更多依靠自己摸索职业道路,但一旦进入岗位,所学技能会真正得到运用。作者挑战了社会对不同专业“就业竞争力”的刻板看法,也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带来新思考。文科的技能在职场同样重要,但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依然偏重“实用”专业,导致文科学生在职业准备上缺乏应有支持,也限制了他们接受全面教育的机会。

图片

3



图片
图片
图片

《信念的代价:我们最深的价值观如何误导我们》(The Cost of Conviction:How Our Deepest Values Lead Us Astray

史蒂文·斯洛曼(Steven Sloman)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5年5月


当你需要做出一个决定时,你会优先考虑结果是否最优,还是遵循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观,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事?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两种常见的人类决策方式:一种是追求最优结果的“结果主义”,另一种则是坚持我们认为不可动摇的“神圣价值”。作者指出,这两种方式在不同情境下各有其合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面对社会和政治问题时,我们往往过于依赖后者——让神圣价值主导我们的判断。作者指出,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对复杂问题的简化处理,并激发对持不同意见者的愤怒、厌恶,甚至敌意,从而加剧社会的分裂与对立。通过丰富的历史与现实案例,作者系统梳理了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涵盖判断机制、意识与无意识的作用、情绪影响,乃至习惯与成瘾等因素,以期理解当今社会撕裂现象背后的心理逻辑。

图片

4



图片
图片
图片

《滞留故乡》(Stuck at Home

雅斯敏·Y.奥蒂加(Yasmin Y. Ortiga)著,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菲律宾是全球最成功的移民输出国之一,长期以来,这个国家既因向全球劳动力市场输送大量公民而受到赞誉,又因过度依赖海外劳工而备受批评。作者聚焦于新冠疫情期间,探讨了菲律宾国家政策与渴望出国的劳动者之间如何重新定义“活动受限”的意义。通过详尽的研究,作者讲述了两类劳动者的故事:一是被禁止出境的护士,二是因邮轮行业停摆而被迫返乡的船员。作者指出,在一个以移民为国家核心身份和经济基础的社会中,讲述“无法离开”的正确故事至关重要——这背后关系到谁有资格流动、谁必须停留的政治逻辑与社会正当性。本书揭示了移民治理的核心不仅在于是否允许人们跨出国门,更在于社会如何看待那些无法离开的人、如何赋予“留在原地”以意义,并在政策与舆论层面回应这一现实。

图片

5



图片
图片
图片

《医学去殖民化》(Decolonizing Medicine

加布里埃拉·伊丽莎·莫拉莱斯(Gabriela Elisa Morales)著,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本书深入探讨了玻利维亚在埃沃·莫拉莱斯政府时期推动医疗体系去殖民化的努力。作为该国首位土著总统,莫拉莱斯在2006至2019年执政期间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誓言打破殖民与资本交织的压迫体系,重建以“良好生活”为核心的土著福祉理念。早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兴起“去殖民化全球健康”呼声之前,玻利维亚政府便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包括将土著传统医疗纳入主流临床体系、推动医务人员开展文化敏感性培训等。作者通过细致的民族志研究,追踪玻利维亚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机构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多重挑战,呈现了医疗实践如何既可能延续政治封闭,又可能孕育深刻变革。书中不仅关注制度层面的变革,而且强调了土著患者与治疗者在日常医疗互动中提出的批评与期望,为全球去殖民化进程与土著权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图片

6



图片
图片
图片

《民主与美》(Democracy and Beauty

罗伯特·古丁-威廉斯(Robert Gooding-Williams)著,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5年5月


美是什么?它有何政治功能?它能否成为瓦解白人至上、推动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民主政治文化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带我们回顾非裔哲学家W.E.B.杜波依斯(Du Bois)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十年间如何以深邃的哲思回应这些问题。作者指出,在杜波依斯看来,白人至上主义并非单靠理性辩驳即可撼动的理念体系。它根植于维护种族等级的日常习惯与社会机制。因此,若要真正挑战这种压迫结构,仅靠理性还不够,美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政治潜力。通过艺术与美的体验,被压迫者不仅能重新想象自身的社会处境,从而坚定反抗的信念,还能向压迫者展示一个不同的世界,动摇其根深蒂固的偏见与习惯。作为一项开创性的政治哲学研究,作者深度挖掘了杜波依斯对美、民主与正义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探讨他如何将美作为通向自由与社会再造的力量。

图片

(毛心怡/编译)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55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