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今天是来调解的,没想到直接当庭宣判了!”6月11日,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第九法庭内,随着宋如超法官的法槌落下,一起历时五年的农民工集体讨薪案当庭宣判,被告某劳务公司需在七日内全额支付李某等17名农民工被拖欠的70余万元劳务费。旁听席上,农民工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鉴于被告明确表示无需答辩期和举证期,法官团队打破常规排期,安排案件于6月11日9时直接开庭。图源:丰台法院
五年艰辛讨薪,17名农民工无奈诉至法院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这场“讨薪马拉松”始于2019年。李某等17名河北农民工远赴贵州某工地工作。工程结束后,劳务公司却以“上家未结款”为由,长期拖欠70余万元劳务费。“打了无数通电话,跑了十几趟公司,每次都让再等等,结果遥遥无期……”工友王某攥着已经泛黄的记工单,言语中满是无奈与心酸。五年间,讨薪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沉重负担。
多次催讨无果后,17名农民工委托律师来到北京,将劳务公司诉至丰台法院。法院立案窗口收到材料后,立即启动“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当场扫描录入,仅30分钟案件便移送至先行调解工作组。承办法官宋如超团队当天即行动,委托特邀调解员联合调解,并约被告次日到法院协商。
调解现场,被告虽承认欠款事实,却仍以“账户没钱”“外账未清”为由拒绝支付,调解陷入僵局。但在交谈中,宋如超法官凭借职业敏锐度,从被告闪烁其词的账目描述及关联案件中捕捉到关键线索——其在外地法院可能有一笔已到位的执行案款!宋如超当机立断,即刻核实并依职权火速冻结了该笔70余万元的案款。
由于被告仍然以“上家未结款”为由拒绝调解,宋如超法官随即启动涉民生案件“调转审”快速通道。鉴于被告明确表示无需答辩期和举证期,法官团队打破常规排期,安排案件于次日(6月11日)9时直接开庭。团队成员挑灯夜战,高效梳理证据,精心准备庭审。
当庭宣判兑现正义,农民工喜极而泣
庭审中,被告对欠款事实基本无异议。宋如超法官充分发挥速裁效能,严格审查证据,精准适用法律,当庭作出宣判:劳务公司须在七日内,全额支付17名农民工共计70余万元的劳务费及相应利息。
面对法院已成功保全其款项的事实,被告委托诉讼代理人当庭表示不上诉,“法院已经保全,我们马上按判决付款!”至此,这场长达五年的讨薪拉锯战画上圆满句号。
从材料进法院到胜诉落槌,丰台法院通过立案、调解、保全、审判全流程“一链贯通”,仅用四天时间便成功破局。宣判后,农民工代表李某声泪俱下,“感谢法院这么快帮我们讨回血汗钱!”原告律师更是现场手写感谢信,赞誉丰台法院“高效办案治愈了农民工朋友的内心”。
“农民工工资关乎生存尊严,安‘薪’才能安心,保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就得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宋如超法官道出朴素心声。宋如超和他的团队,正是用这争分夺秒的“丰台速度”,让纸上的公平正义,变成农民工兄弟口袋里实实在在的保障。
新京报记者 吴梦真
编辑 彭冲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