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则关于美国可能废除“奥库斯”协议的消息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彭博社6月11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已启动对“奥库斯”核潜艇协议的审查,这一由拜登政府2021年推动签署的协议,如今正面临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议程的严峻考验。消息一出,澳大利亚舆论当场炸锅,有网民甚至放言“美国不卖就找中国买”,折射出这一联盟内部早已暗藏的裂痕与博弈。
回溯2021年9月15日,美英澳三国高调宣布组建“奥库斯”安全联盟,核心合作便是美英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根据协议,澳大利亚计划购买5艘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并与英国共同研制SSN-AUKUS级新一代潜艇。然而这份被美方标榜为“印太安全支柱”的协议,从诞生起就伴随着争议——澳大利亚为履行协议,不仅撕毁了与法国价值数百亿澳元的常规潜艇订单,更让自身陷入高达3700亿澳元(约240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泥潭。要知道,澳大利亚2024年全年军费不过368亿美元,这笔开销相当于该国未来数十年国防预算的“超级透支”。
如今五角大楼的审查并非空穴来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牵头的评估直指关键:美国核潜艇建造已陷入“进度延误+成本超支”的双重危机。2024年披露的数据显示,“弗吉尼亚”级潜艇项目比原计划落后两年,到2030年预计超支170亿美元,单艇造价从2010年的27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43亿美元。更严峻的是,美国潜艇工业存在5.4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全产业链瓶颈让五角大楼担忧:若继续向澳大利亚供货,本国海军水下战力恐面临“失血”风险。科尔比去年就曾在社交媒体炮轰该项目“疯狂”,如今他主导的审查显然带着强烈的战略收缩意图。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逻辑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美方要求澳大利亚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5%,但澳总理阿尔巴尼斯仅承诺到2034年增至2.4%,并强调“自主决定国防政策”,这种“不听话”让华盛顿决心敲打盟友。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海军实力崛起,美国更倾向于将有限的核潜艇产能优先保障自身,毕竟在印太海域与中国的潜在博弈中,水下力量被视为“最后的王牌”。正如一名美国国会资深议员所言:“必须确保美国潜艇部队规模,这关乎对中国的威慑能力。”
消息传到澳大利亚,舆论瞬间被愤怒与焦虑淹没。天空新闻澳洲版评论区充斥着网民的激烈反应:有人怒骂特朗普政府“背弃盟友”,有人嘲讽“美国连俄罗斯都不如”,更有甚者提出“转向东方大国购买核潜艇”。一位网民尖锐写道:“既然美国不卖,我们为什么不找那个制造业独步天下的国家谈谈?至少他们不会像美国这样出尔反尔。”这种情绪背后,是澳大利亚骑虎难下的困境——2025年2月,澳方已向美国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另有13亿美元计划年底支付,若协议废除,这笔钱将血本无归。但更长远的隐患在于,澳大利亚此前为核潜艇项目配套的港口改造、人员培训等基建投入已全面铺开,一旦项目搁浅,整个国防规划将面临“烂尾”危机。
事实上,澳大利亚国内对“奥库斯”的质疑从未消失。前总理基廷曾痛批该协议是“史上最糟糕交易”,认为美国借遏制中国维护霸权,却让澳大利亚“付出巨大代价却换不来安全”。如今随着美国可能撕毁协议,这种声音再次高涨。工党前议员道格呼吁政府“发起自我审查,避免卷入美国冲突计划”,前总理特恩布尔也警告“澳大利亚面临的风险最大”,催促政府“省悟过来”。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英国的处境同样微妙。作为协议三方之一,英国不仅参与核潜艇研制,更希望通过“奥库斯”强化在印太的存在。但美方审查已让伦敦感到“焦虑”,英国政府虽表态“协议具有战略意义”,却难以掩饰对美国战略转向的担忧——毕竟当“美国优先”成为圭臬,所谓的盟友关系随时可能被当作筹码。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而此次美国可能废除协议,更暴露了所谓“盟友关系”的脆弱性。当特朗普政府为短期利益动摇“奥库斯”根基,澳大利亚网民那句“找中国买”的气话,或许无意间道破了一个现实:在大国战略博弈中,盲目追随他人只会沦为棋子,而真正的安全,从来不可能建立在仰人鼻息的基础上。这场围绕核潜艇协议的风波,不仅是美国战略收缩的缩影,更给那些迷信“盟友保护伞”的国家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