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有这样一类人,总是年轻,总是充满希望。
兴证全球基金的基金经理陈聪就是这样特质的典型,他年轻、进取,勇于把握机会,善于逻辑推导,这些也与他INTP的性格特质不谋而合。
他既能坚持“数年如一日”的磨炼自己的投资技能,日进一步的不断积淀“备选长期投资”的品种。也能果断的从量化投资“跨界”到主动权益投资,又持续的从周围高手中汲取思想“养分”。
他是积极的成长风格,也愿意主动管理波动“限仓”;他管理主动权益,但也不排斥运用熟稔的量化手段回测和总结投资得失。
选择一位陈聪这样的“新生代”作为公司首只浮动费率基金的基金经理,有人认为兴证全球基金的“险招”,也有人认为是公司的一步“秒棋”。
但从我们深入沟通的感受是,陈聪恰恰是适合管理浮动费率产品,并且有能力把握住下一阶段市场特征的基金经理。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选人“恰如其分”,“水到渠成”。
陈聪究竟是怎样一位基金经理,值得仔细揣摩和了解。
01
成长经历“与众不同”
陈聪的投资成长经历与90%的基金经理不同。
他2009年从复旦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之后赴美深造金融工程。再之后,他加盟纽约的美林证券,从事量化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衍生品定价和交易策略,投资组合量化等工作。
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更喜欢“自下而上”的研究公司,运用自己综合的学识、能力、时间去研判公司的前景。他因为关注互联网公司,还结交了很多互联网圈子的朋友。
2017年,陈聪和国内的权益投资大厂兴证全球基金有所接触。当时,兴证全球正招聘富有海外投资经验的人才,陈聪果断回国“加盟”兴证全球基金。
在兴证全球固然可以获得更宽广的研究视野和投资格局历练,但自身的成长也格外严苛。从2018年到2025年,陈聪一路从基层研究员做起,研究范围从互联网逐步拓展到整个港股,接着又慢慢扩大覆盖至创新药、科技等领域,直至接棒沪港深基金管理。
2025,陈聪成为了兴证全球第一支新型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的拟任管理者。
02
四大方向奠定核心“能力圈”
陈聪自言,他的投资以“互联网、创新药、科技硬件和新消费”为主要“工具箱”(能力圈),同时辅以灵活性战术的风格。
陈聪的核心“工具箱”主要是4个行业的资产:互联网、创新药、科技硬件和新消费。
如果在这四个产业中还要分一个“高下”,互联网和创新药是他投资工具箱中“最拿手”的。
陈聪在互联网方面颇有积淀,当年在海外他就积淀多年,这点自不用说。但他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创新药上,因为海外医药大厂都是长期牛股奔腾的所在。
陈聪认为,只要花时间研究、花时间学习,创新药并没有太多不可逾越的专业知识鸿沟。同时,由于创新药在中国市场中属于新兴产业,近年刻苦钻研的团队也能找到“超额”的来源。
03
长期“积累”优质标的
陈聪对于自己的投资体系,有长线的“打磨”规划。
比如,对于核心工具箱内的四个重点行业,他一直在积累可以长期持有的“优质标的”。尤其是A股标的(港股市场标的,陈聪之前就研究的比较深入)。
他认为,A股传媒互联网板块与港股不一样,它们的成长和变化特别快。比如,过去观点认为,A股游戏股的质量不太好,往往偏主题性炒作的比较多。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A股游戏股表现出突出的竞争力,随着内地游戏产业逐步进入“下一阶段”的状态,A股的传媒互联网公司要用“新的观点”去认知。
创新药和新消费也有与游戏股类似的情况。虽然港股相关标的过去一年表现比较亮眼,但A股并非没有质地优良的股票,而且,尤其要重视其中公司的“成长变迁”。
创新药方面,无论是管线还是研发能力,A股市场内都有表现不错的投资标的。
新消费方面,包括宠物、化妆品、零食赛道等,A股也颇有些细分消费行业的“小巨人”逐步长大,这些内在实力不错的企业,陈聪也积累了不少。
而科技硬件角度,A股是绝对的优势,不管是半导体、电子的产业链,以及高端的制造业,机床、激光、军工,A股有很多丰富的标的。
04
灵活配置应对“投资四季”
除了有重点的深耕部分行业以外,陈聪的投资体系里也非常强调“适时轮转”和“灵活配置”。
依托四大主要行业的各不相同的成长周期和发展阶段,陈聪可以相对从容的根据投资“季节”来调整重点配置对象。
比如近期火热的新消费,更多的体现了消费结构性复苏之后,新消费群体的时代特征。再往前是科技产业硬件的“黄金季节”,再往前推,则文娱互联网的表现更加突出,如果倒退到四年前,则创新药的表现领先于市场。
通对这四个行业的动态把握,陈聪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行业轮动或成长资产的灵活配置,来打造一个可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投资“工具库”。
同时,陈聪的配置也有一定的“反脆弱”特点。他有2成左右的机动仓位,布局为组合的风险对冲资产上。在极端的调整市场里,哪怕是上述四个行业同时有调整,陈聪也会有一定的应对。
05
“优化”风险定价机制
上文叙述的都是陈聪的投资方面的“攻”的一面,整体上,这可以用重点关注“优质成长股”来概括,但陈聪的投资还有两个“面”:风险定价和投资纪律。
作为一个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成长型的组合天然的会出现一定的波动或者回撤。
陈聪的投资体系里会格外突出仓位控制(风险暴露幅度),比如,对于进攻性挺好、确定性没有很好的品种,即使再看好,他可能也只买1个百分点。“终极的风险防范方法还是控制仓位”,陈聪总结。
另外就是真正的做到“深耕”研究。
创新药投资方面,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管线”(医药公司研发新药物的流程步骤)。这与当下的公司收入和过去的历史财报没有任何关系。相关讯息要从研究报告、董事长交流、定期学术会议等途径“不辞辛劳”的梳理更新出来。
06
回避“低流动性”品种
陈聪还有不少日常需要遵守的“纪律”,这些表面上“限制发挥”的“条条框框”,恰恰是他多年以来积累的投资心得。
比如,对于配置比例超过3个百分点的重仓股,陈聪无一例外会“审视”其流动性表现。如果流动性明显不足,那么很可能“一票否决”出重仓股名单。
这也是他历史上港股投资上的经验——对一个公司的配置规模,如果不能满足他的流动性要求,那就要慎之又慎。
与流动性缺陷相比,陈聪宁可在估值水平上施以更高的弹性。比如,对于成长性突出的公司,他可以接受1.5倍或者2倍的PEG,只不过后者的配置额度会更“轻”一点。
07
兼容“量化”和“博弈”思维
陈聪的投资经验从美林开始,但他自己觉得受到兴证全球基金权益投资文化的“熏陶”很多。比如,在他投资成长历程中,兴证全球当年的一位基金经理前辈给了他深刻影响。
陈聪发现,这位基金经理每年都会在年中进行复盘,分析重点关注的同行或者行业里面排名靠前的产品的持仓,以此来启发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投资机会。
复盘之后,这位基金经理会更多汲取市场的表现特征,并做战术调整逐步追上市场主流投资的步伐——如果此前有所落后的话。这使得该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况的下,常常可以排入市场前二分之一,保持一个相对稳健的风格。
陈聪亦积极的“借鉴”这一投资习惯,并坚持至今。从量化的角度,基金经理就像一位“解题”家,要不断的对组合进行“优化”,而“优化”目标就是保持行业相对前列的水平。
08
如何管理“浮动费率基金”?
陈聪还表示,上述的投资思路在管理新模式的浮动费率基金时,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浮动费率基金的目标是“超越”基准指数,在他看来,这一投资优化目标更加清晰。
在陈聪的理解里,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核心的设置是突出基金基准在基金业绩、评价和基金经理考核中的核心地位。这会推动基金经理的关注重点,从全市场排名调整到各自的基金契约要求的基准表现上。
这当然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但是与同业相比,和基金基准的比较,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也更加透明——基准行业配置和个股配置方面。
09
短期看好创新药和AI应用
回到2017年,陈聪由海外转而投身A股和港股市场,其背后也有个对时代背景的认知。他认为,在当下的大时代里,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会有很多行业的龙头公司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在全世界拥有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个值得把握的机遇。
“美股过去出现过magic7(头部超级公司),港股龙头公司、A股的龙头股里,也会迎来自己的magic7”,他认为。
另外,过去几年市场结构性是有一些变好的变化。包括上市公司更注重股东回报,二级机构对于业绩的考核的反思和改进,投资者在过去几年洗礼下来也变得更理性,这些都是推动资本市场能够实现相对更好的长期回报的条件。
短期来说,陈聪仍然较为看好创新药方向。
一方面,整个创新药板块从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年都是市场上几乎倒数第一的板块,估值泡沫消化的比较彻底。即使近期创新药板块涨幅也比较大,里面很多偏质地好的公司估值还是低于年初或者模型里对应的合理价值。
另一方面,下半年会看到很多新临床数据,或者新的对外授权。这个板块会有一些新的催化剂。从当前角度看,创新药大概率还会有比较好进攻机会的板块。
此外,他也看好AI大方向。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可能是整个AI应用开始逐渐落地的元年。包括确定性已经是非常高的互联网龙头,大概率还是AI时代里面最明显,至少是确定性最高的收益品种,这也是未来他会积极考虑配置的。
滑动查看完整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