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州际经济实力榜出炉!北强南弱格局下,借力中美贸易红利,FDI流入创历史新高!

随着中美贸易格局重塑,墨西哥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关键节点。但最新公布的地区竞争力分析却揭示出一个尴尬现实:这场FDI盛宴,并未惠及全国。

《金融报》6月13日的一篇专栏文章指出,墨西哥在招商引资中呈现出“州与州之间的结构性分化”趋势。北部与中部地区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与治理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遥遥领先;而南部地区虽有政策扶持,却难以撼动其在全国产业版图中的边缘化地位。

几日后,《La Jornada》援引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确认:墨西哥确已抓住中美贸易脱钩的窗口期,但真正“接住”红利的,依然是那些具备成熟产业生态的地区。对于正计划通过墨西哥布局北美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如何看清区域格局、做出精准选址,将决定投资成败的“第一步”。

一、墨西哥各州“硬实力”揭晓:北强南弱格局加剧

在《El Financiero》6月13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资深财经专栏作家Víctor Piz指出,墨西哥正步入一场全国范围的经济实力比拼,各州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成为决定其能否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关键。

墨西哥竞争力研究所(IMCO)发布的国家竞争力指数(ICE)对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显示:

墨西哥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产值、外资流入和就业吸纳能力均领先全国。

紧随其后的是新莱昂州和科阿韦拉州等地,这些州大多具备以下共同特征:

  • 地理优势突出:毗邻美国或具备与美国产业链高度对接的区位优势;

  • 工业基础扎实:拥有完善的工业园区和制造业集群,尤其是在汽车、电子、航空等关键领域;

  • 法治和治理环境较优:行政效率、法律保障和招商引资服务体系相对健全;

  • 人才和教育资源丰富:多所技术大学及工程院校为产业提供了稳定人力支持;

  • 与北美市场供应链联系紧密:长期与美加企业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可快速响应区域订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部州,特别是瓦哈卡、恰帕斯、格雷罗。

这些地区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但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

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不畅,物流成本高;

  • 治安形势不稳,影响投资者信心;

  • 教育体系落后,缺乏高技能劳动力;

  •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不足,招商政策执行难度大。

尽管联邦政府近年已推动“玛雅火车”等南部开发计划,并试图通过特区制度激活经济活力,但短期内这些举措尚未有效改变南北经济分化的结构性问题。

图片

这份区域发展画像再次清晰揭示:墨西哥并非一个统一的市场,而是一块由差异显著的“经济飞地”拼接而成的投资版图。

无论是产业基础、劳动力素质还是营商环境,不同州之间的落差远超一般认知。

对中国企业而言,如果仍沿用传统的“国家层面评估—整体进入”路径,极可能出现“选址失误、资源错配”的结果,进而影响整个海外布局的成败。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墨西哥的发展重心正高度集中于北部工业走廊和中部制造带。

这些地区不仅聚集了大量美资与欧资制造业龙头,也拥有成熟的上下游配套体系、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较强的法务执行力。

例如新莱昂州的蒙特雷,不仅是制造业高地,也具备高等教育资源与技术创新能力。克雷塔罗则已成为航空与机械产业的核心集群之一。

而像哈利斯科、瓜纳华托等州,也都在汽车、电器等传统制造领域形成规模效应。

因此建议中国企业在制定墨西哥投资策略时,应:

  • 以“区域优选”代替“国家整体判断”,锁定具备完整产业生态的区域;

  • 开展州级风险评估,重点关注电力、水源、劳工争议、地方政策稳定性等要素;

  • 建立与本地政府的沟通机制,主动对接产业政策、招商服务体系,提升落地效率;

  • 避免被低地价或短期补贴吸引至南部或基础设施欠发达地区,否则长期运营成本与合规风险反而更高。

唯有基于“区域差异化”的理解与判断,中国企业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世界银行力挺:墨西哥是中美重构的“最大受益者”

6月16日,《La Jornada》刊文援引世界银行发布的地区展望报告称,墨西哥正成为中美贸易再平衡的最大赢家之一。

该机构指出,在全球制造业趋于区域化的趋势下,墨西哥凭借其接近美国市场的区位优势、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与主要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正迅速吸引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企业的产能转移。

报告预计,2025年墨西哥FDI(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比2024年增长近12%,达到450亿美元,主要流向汽车、电子、物流、绿色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占比也在上升,从2020年的不足2%升至2024年的近6%。

特斯拉中兴通讯等企业的落地项目被视为中资力量在墨西哥的代表,亦成为其他企业布局北美时的重要参考坐标。

图片

世界银行的判断进一步印证了这样一个趋势:墨西哥不仅是“美国的后院”,也是“全球制造业迁徙的新枢纽”。

尤其对中国企业而言,墨西哥既可作为规避美方关税压力的“跳板”,又可成为拓展拉美市场的“桥头堡”。

但这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规则更加复杂。

中国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准备:

  • 组建熟悉USMCA和墨西哥本地法规的法务合规团队,避免因税务、劳工等问题触雷;

  • 推动技术与品牌本地化,通过与当地大学、协会或政府项目合作,构建“墨西哥品牌”形象;

  • 重视地缘政治风险管理,在中美关系仍具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墨西哥虽然受益于双方贸易结构调整,但政治层面仍需谨慎。建议投资方制定多元市场退出机制,提升弹性应对能力。

写在最后:中国企业布局墨西哥,已进入新时代

过去看墨西哥,是“美国边境的后院工厂”;

而现在看墨西哥,是“全球产业链的支点国家”。

当地方政府争相开放招商工具箱,当国际机构集体上调投资预期,这意味着一个更复杂但也更充满机会的墨西哥市场正在快速成型。

对中国企业来说,不再是“投与不投”的问题,而是“投哪一州、投哪个链、怎么融进去”的问题。

谁能尽早读懂墨西哥的州际差异,谁就能在产业链重构的未来棋盘上多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