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生产针织类、运动类服饰,产品远销中东、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5500万元,年税收20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6月14日,定陶区滨河街道牛楼行政村创业车间生产负责人王小琴介绍。
该车间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于2024年建成投产。车间成功引进菏泽紫盛服饰有限公司,现拥有生产线6条、各类设备约400台,并配备了自动化吊挂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
车间内,缝纫机整齐排列,裁剪、缝合、熨烫等工序井然有序。技术工人盛夏来自附近村庄,仅需10分钟就能从家抵达车间。“我负责技术指导,每月收入5000至6000元,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她笑着说。
牛楼行政村下辖10个自然村。近年来,该村把“如何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通过依托周边企业及资源优势,由村党支部牵头,带动村民就业、促进集体增收。
走进牛楼行政村前楚楼自然村的梨园,村民们穿梭于梨树间,熟练地进行套袋作业。眼下,梨子已有成熟的杏一般大小,负责人牛月礼满怀期待地说:“预计10月份就可以采摘了!”
牛楼行政村整合50余亩空闲宅基地与村头荒地,租赁给盛勋种植合作社统一经营,栽种3000余棵山农酥梨树苗,打造了这个梨园。该品种亩均收益达7000元,不仅能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为3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此外,牛楼行政村还整合闲散土地1000余亩种植了绿化苗木,如今这些绿化苗木成了村集体与群众共同致富的“绿色银行”。
以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之后,牛楼行政村将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行走在牛楼行政村,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路旁绿树成荫,文娱广场设施完备,孩童嬉笑玩耍,老人悠闲地休憩,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一幅和美宜居的幸福画卷映入眼帘。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牛楼行政村持续推动产业兴旺带来的真金白银正在为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加码:教育方面,1100平方米的崭新幼儿园拔地而起,专业管理团队的入驻、免费的延时服务让家长更安心。牛楼小学旧貌换新颜,教学软硬件全面升级,彻底解决了村民子女“求学远”的难题。养老方面,定陶区在牛楼行政村建设高标准敬老院1处,设置养老床位400张,医疗床位50张,免费承接周边村居乃至全区有需求的五保和特困供养老人,并引进了配套的康复中心和中医院,实现医疗和休养的无缝衔接,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值得一提的是,滨河街道以“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融合发展”为思路,将牛楼行政村创业车间与城区工业园区深度融合,车间生产原材料由城区新材料产业园企业直供,承接城区工业产业链外溢项目,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实现了以工带农、工农融合、协同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如今的牛楼行政村正以产业为笔,民生为墨,在和美宜居的画卷上书写精彩篇章。
菏泽日报记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