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姻缘虽然不止“钗黛”两个选择,但贾府却一直都有金玉良姻与木石姻缘之争。贾府中人也不免纷纷“站队”,有各自的倾向。这其中袭人的立场特别有意思。
袭人是贾母的一等丫头,派去伺候贾宝玉,与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却更加支持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结果在“金玉”成亲后,反被外嫁给了蒋玉菡,她的经历和选择非常值得一说。
第三十一回,贾宝玉在端午节期间各种不顺,本就窝了一肚子邪火,结果晴雯伺候他穿衣时不慎跌坏了扇骨子,主仆二人话赶话就吵了起来。袭人闻声赶来劝和,反被晴雯用“偷试云雨情”挤兑,一时闹得贾宝玉要回王夫人将她“撵出去”。
注意这个情节,为日后晴雯被撵埋下了伏笔。也以扇子的“散”,关联随后的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情节,凸显王夫人、贾宝玉和麝月,才是晴雯被撵的主要责任人,袭人与之无关。不提。
话说当时正闹得不可开交时,恰好林黛玉赶了过来,将事情化解开了。此时有一个细节很重要:
林黛玉道:“二哥哥不告诉我,我不问你也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们两个拌了嘴。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引程甲本第三十一回)
林黛玉拍着袭人的肩膀,代表她的善意和亲近。而她口中唤袭人作“好嫂子”,说明了两点:
其一,林黛玉认可袭人给贾宝玉作妾的事实,认为袭人堪作贾宝玉的妾室。
有观点认为这是林黛玉讽刺袭人,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林黛玉要如此小肚鸡肠,这般讥讽一个丫头,也不配女主角了。
其二,林黛玉会唤“好嫂子”,说明袭人与贾宝玉“偷试”之事,人尽皆知。晴雯拿此事讽刺袭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但“偷试”这件事,外人看着正常,对袭人来说则不是。一来她以女儿身侍奉主子,总是颜面有损;二来她是贾母丫头,侍奉贾宝玉实际于礼不合,就看贾母王夫人追不追究;三来“偷试云雨情”到底不是个光彩事,难免让袭人“做贼心虚”。
林黛玉无心之下说的“好嫂子”,与晴雯讽刺袭人“那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类似,不免让袭人听了刺耳。
有些事往往会因误会叠加产生隔阂,袭人认为林黛玉也有讽刺她之意,就如那些认为林黛玉有意讽刺袭人一样,都有“小人之心”的嫌疑。
所以,隔天史湘云再来时,袭人也是心中不自在,与史湘云一唱一和的在言辞上挤兑起林黛玉,更话里话外表达出亲近薛宝钗,疏远林黛玉之意。
袭人的话,被林黛玉从外头全数听闻,从此与她也再无亲近,双方算是彻底分道扬镳了。
其实站在袭人的角度去考量她的选择立场,也并不难于理解。
袭人想要给贾宝玉作妾,并借由偷试云雨情拔得头筹,自然需要更进一步的巩固自己的立场和未来人生。
虽然贾母支持林黛玉,可王夫人更支持薛宝钗。袭人认为王夫人在她的未来人生之中的“比重”要更大,毕竟贾母老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撒手去了,王夫人才是她此后半生的“婆婆”,绝不能得罪唱反调。所以,她一直与薛宝钗走近,实际是在表现给王夫人看。
而袭人的表现,也能通过薛姨妈和薛宝钗传达给王夫人,这也是她后面被王夫人提拔的一个重要因素。
袭人有了王夫人作靠山还不够,她更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宽厚的女主人。王夫人也可能随时老去,正妻才是她往后余生要面对的关键。
林黛玉目无下尘,性格敏感、难以捉摸,她要做了袭人的主母,就需要极为小心地伺候,难免辛苦,甚至容易被打压。
薛宝钗表现的随时从分,宽容大度,有这样的主母,袭人会觉得被包容,被优待的可能更大。她实在也没理由不支持薛宝钗。
只可惜,有些事是当局者迷。要说妻妾的最佳组合,非林黛玉和袭人莫属。林黛玉负责貌美如花,袭人负责相夫管家,一正一奇天衣无缝。当然,古人在选择妻妾时,往往是反过来,追求娇妻美妾。可实际效果,则容易造成“宠妾灭妻”的家庭不幸。
林黛玉是贾宝玉心中的白云光,才会宠着爱着,确保正室不到。妾负责传宗接代,为正妻打辅助,才需要袭人这样的人。有能力,性格温和,又贤德端庄,不会对嫡妻正室造成影响。
反过来,袭人与薛宝钗的性格和行事太相似,既然薛宝钗样样都比袭人强,她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自然也就可有可无,推测她日后被外嫁,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
袭人以为薛宝钗会善待她,殊不知搬起石头砸脚,良配竟是林黛玉!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