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晚,“怀化有戏·村歌会”鹤城赛区启幕。台下观众欢呼呐喊,掌声不断。(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摄)
晚霞低垂,烟火气渐浓,㵲阳公园广场上,一排镁光灯被歌声点亮。
6月13日晚,“怀化有戏·村歌会”鹤城赛区在这里启幕。这场链接乡村与城市、民俗与流行的文化活动,将散落在城乡的好声音搬上舞台。
舞台上,歌声悠扬。舞台下,掌声不断。流行、民族、山歌等各式歌曲轮番上阵,尽情演绎着村歌会独特的魅力。
“多少征途迢迢/多少红旗漫卷/如我所见/如你所愿/走过山高水远/迎来灿烂春天……”退伍军人唐耿根据自己的军旅生活,将一首原创歌曲《所见所愿》在夜色中唱响。
歌词抒发对部队的热爱,唱出了人民子弟兵攻坚克难、牺牲奉献的精神,感染激励了台下不少听众。“描真景、讲真事、抒真情。这样的‘村歌’,内容真实,语言亲切,情感相融,唱起来才会让人眼里有光、嘴角有笑。”同样是退伍军人的观众蔡振勇体悟颇深,不由自主地感慨道。
村歌,它生长于一方水土。一首好的村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时代风貌、社会生活与百姓心声,拥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参赛选手吴杨凯演唱《多情的土地》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摄)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参赛选手吴杨凯赤诚深情,托起了当地群众对土地的热爱。
与其他歌手不同,大学毕业生彭峰用自己浑厚嘹亮的嗓音,清唱了一首《棒棒捶在岩头上》,将湘西儿女的原始生活图景生动勾勒,让浓淡相宜、诗意洒脱的山水人文画卷展现于眼前。
侗族大歌、热血摇滚、“原创+方言”……无论是草根素人,还是音乐达人,都是村歌会舞台上的主角。
参赛选手鱼陈陈,牵着她的宠物猪“烤肉”,同台献唱。(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摄)
“我是一名养猪的!”一上台,参赛选手鱼陈陈(网名)冒出的一句俏皮话,瞬间让原本紧张的赛场轻松了下来。
她身着一袭青色长裙,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抱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宠物猪,在台阶上坐下。她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喜欢你》,引得观众齐声歌唱。
在同一片星空下,人与人之间总有共通的情感。“这个舞台属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我们共同歌唱,交到好友,寻找快乐。”鱼陈陈说。
参赛选手唐紫鹤演唱《让她降落》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摄)
唐紫鹤是鹤城法院的一名基层工作者。因为热爱唱歌,便被家人朋友怂恿报名。“唱得很过瘾,但也有些紧张。”当面对记者时,她开玩笑地说,“今晚发挥得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出片’!”
记者观察到,当唐紫鹤上台时,台下总有两个女孩子蹲在舞台前,用手机不停地拍照、录视频,架势很足,一看就是她的“粉丝团”。
“包‘出片的!”刘瑶和杨欣摇着手机,十分激动。杨欣说,只需专心比赛,其他交给我们!
村歌,散发着泥土味、青草气,却从不局限于千万乡村,它像一片土地,包容着年轻的表达,带来村歌会展演的Next Level。
当晚,“万菜哥”一举夺下当晚的擂主。(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明珠 摄)
网络上的“万菜哥”,舞台上尽情享受的谌欢。作为从小就热爱音乐的“80后”,过去的一盘磁带就让他爱不释手,听得津津有味。“音乐,给我安慰。唱着歌,就好像不知不觉让我回到用铅笔手动倒带的日子。”
当问及为何叫“万菜”时,谌欢说,万菜是怀化群众饭桌上最常见的菜肴。它就像“草根”,代表着每一个勤奋的怀化群众,低调却有好风味、普通却有记忆点。
“听着熟悉的旋律,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观众张佳佳说,正是这种台上台下的互动氛围,老百姓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凝聚力越来越深。
夜色渐深,群众热情却未降温。“这种活动还要发掘出更多的民间艺术家出来,让所有人跟着一起欢乐、一起享受才行。”向守华是附近的住户,对于晚上的展演他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去。
记者手记:
不需华丽灯光,田间地头、公园广场、村口树下,皆是百姓舞台,都有一出好戏。
——或许,这就是村歌会的独特魅力。
只有根往下伸,歌声才能传上云霄。
村歌会,让我们看到脚下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和土地上勤勤恳恳、躬耕不辍的人。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不同职业的民间歌手,看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对精神文化的孜孜以求,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朴素期许。
怀化日报特别报道组 苏明珠 吴涛 肖军 通讯员 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