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4日,半岛客户端、半岛都市报分别以《三代护林人,76年为一朵“青岛百合”》为题,报道了平度市大泽山林场三代护林人,在55平方公里的林场里巡山护林的同时,看护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岛百合。
三代护林人留住了“鲜亮的橙色”
半岛都市报报道后,众多读者对大泽山林场三代护林人76年如一日的执守精神大加赞赏的同时,业界也引发热议。远在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阳文龙获知这一消息后向半岛记者表示,平度林场的野生青岛百合,是目前获知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野生青岛百合群落。其庞大数量、集中群落、保存完好的原生境,或将重新定义青岛百合的观赏、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的开发。他很期待到大泽山林场当面看看数量庞大的野生百合。
盛赞“护林人留住‘鲜亮的橙色’”
6月13日、14日,半岛客户端、半岛都市报分别以《三代护林人,76年为一朵“青岛百合”》为题,报道了平度市大泽山林场护林人,在55平方公里的林场里巡山护林的同时,守护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岛百合。报道立体传播后,引发公众震惊并热烈讨论。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关注濒危植物青岛百合。”市民宋女士说,她只知道青岛崂山山脉以及即墨的一个海岛上有人为种植的青岛百合,但这些区域的青岛百合数量并不多,主要是“为保护而种植”。想不到在离青岛130公里之外的大泽山林场,会有数量庞大的青岛百合藏身山谷。
“是三代护林人留住了那抹‘鲜亮的橙色’。”市民包先生说,“向三代护林人致敬。大泽山上留住了数十万株青岛百合,相信‘鲜亮的橙色’越来越多,青岛百合未来不光只在青岛扎根。”
百合谷吸引着科研团队
三代护林人只为一朵百合“鲜亮的橙色”,当橙色在大泽山林场山谷闪亮时,外界却知者甚少。
“这些年,除了周边一些村民知道大泽山林场有青岛百合,外界极少知情。”林场场长冷岩说,“我们也未向外公布。”
“不公布,主要是担心青岛百合受外界打扰。”冷岩说,“一旦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势必影响百合的原生境保护。”
冷岩解释,都知道青岛百合有观赏、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若是都来山里盗挖、盗采,势必破坏它们的生长群落和数量。群落破坏了,挽救相当困难。
“但现在不同了。”冷岩说,目前林场的看管相对完备,除了人员巡逻外,林场设立的严格进出看管制度,进出道路设置了铁大门,一些重点区域设置了铁护栏,还有一些区域安装了监控设备。与多年前相比,监控和巡防设施更细化了。
百合谷尽管没有向外公布,但多年里,百合谷已成青岛百合在国内研发攻关的重要阵地。
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初庆刚退休前曾多次带着相关专业的学生前往百合谷调研,并采集百合种子进行繁育。
调研团队在百合谷进行调研
林场的百合不但令青岛业界科研人员前往,同时也吸引着山东省外科研人员。
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长秋,早在多年前通过业内获知大泽山生长着数量庞大的青岛百合后,专门与科研人员一道从遥远的广西多次来大泽山林场调研百合原生境,并采球采种研发。
“价值的开发重新定义”
大泽山林场的百合谷不光之前吸引着科研团队前往,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部负责人纪国才、花卉专业正高级农艺师周长娥、兰孝帮,在当下的花期再次行程两个多小时,到林场后再翻山越岭前往百合谷进行调研和辅助授粉。
周长娥为野生百合辅助授粉
“不是首次来大泽山林场的百合谷了。”周长娥说,“之前的多年里,来过这里多次。”
早在2022年春夏之交,周长娥和数名志愿者曾乘船登上鳌山湾一座小岛,将青岛市民纪群尚去世前留下的20余株青岛百合,栽到了小岛半阴坡林下的潮湿地带,模拟青岛百合原生环境,为青岛百合打造新家。
调研团队穿越大泽山丛林
“每年都来这里,已经与这里的野生青岛百合有了情感。”周长娥说,“看着风中摇曳的花朵,心情也格外舒畅。”
与科研人员以及林场副场长辛春成矗立在怒放的百合丛中,周长娥拿出了专门从青岛带到林场的授粉棉棒,为眼前几株百合开始授粉。
“青岛百合尽管颜色鲜艳,但香气不足,很少能将蝴蝶蜜蜂这些重要的授粉媒介吸引来。”周长娥说,“百合的自然授粉不充分,结籽率低,不饱满,发芽率低,我们可以尽量做些人工辅助授粉的工作,通过提高结籽率和饱满度,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数年里,鉴于科研需要,林场也采集了诸多百合种子,交由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于科研。
远在北京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员阳文龙,通过半岛记者获知青岛大泽山林场“惊现”青岛百合谷后,对庞大的数量表示“震惊”。
调研团队在百合谷一角
阳文龙说,之前他曾与科研团队专门到青岛崂山的巨峰、北九水等地寻找过野生青岛百合,这些年也对青岛百合的野生现状以及人工繁育一直进行调研,想不到这种濒危物种的大群落竟深藏大泽山林场山谷中。
阳文龙认为,数量庞大、群落集中、原生境保存完好的青岛百合的观赏、食用、药用和生态价值的开发或将重新定义。
“我很期待到大泽山林场当面看看数量庞大的野生百合。”阳文龙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