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新疆炒米粉里的民族交融滋味

图片


🌶️

要问新疆人为何“痴迷”炒米粉,答案有太多。

它是本地人平淡日子里的一碗浓烈;是外地游子跨越几千公里乡愁的慰藉……迈进店内的一刻,酱香、呛辣的味道会一瞬间让人想起曾经的某一个记忆。


图片

2025年3月,新疆餐饮协会发布首批“大众喜爱的新疆地标美食”名录,新疆炒米粉榜上有名。当日发布的2024年数据还显示,在全国地方菜菜品搜索量排名中,新疆炒米粉已赶超热度不减的大盘鸡,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


新疆炒米粉的诞生,是改革开放浪潮中一次偶然的味觉创新。


1982年,在乌鲁木齐十月拖拉机厂工作的几位贵州户籍师傅,望着案上的柔滑米粉与浓稠酱汁,忽生奇想。


在乡愁这味“佐料”下,粗犷的酱香拥抱了米脂的温润——在贵州传统炒米粉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饮食习惯,他们研制出最初的新疆炒米粉。



1986,第一家专卖新疆炒米粉的“南方米粉馆”在人民路开业。


后来,几乎开遍乌鲁木齐的卓记米粉、辣风芹、啊臻味道米粉,也奠定了炒米粉在新疆人心中的地位。


“没错,从小吃到大。”



图片

南方米粉馆的米粉票


图片



新疆炒米粉的独特魅力,源自对南北饮食文化的精准调和。


其原料以本地大米制成,既保留南方米粉的细腻滑爽,又因特殊工艺呈现北方面食的粗犷嚼劲。


烹饪时采用猛火爆炒,在高温下锁住食材水分,出锅的米粉与芹菜、酸菜、鸡肉等配菜形成脆嫩与弹牙的口感层次。



图片



鸡肉炒米粉、牛肉炒米粉是最基本的打开方式,基本撑起炒米粉的半边天。


野蘑菇、火腿、鱼排、蟹排、虾、鱿鱼,甚至是大盘鸡也是新疆炒米粉的“常驻嘉宾”。



图片



一碗新疆炒米粉,酱的熬制能决定地道与否。


郫县豆瓣酱打底,新疆辣皮子增色,草果八角暗藏回甘,甜辣相互制衡,最终成就辣而不燥、香而回甘的复合味觉。


新疆作为全国有名的辣椒产区,这里的辣皮子无论是辣度、品质还是产量,都在全国位列前茅,辛辣中自带一丝清甜,成为区别于其他辣味菜系的核心标识。



图片



而郫县豆瓣酱的引入,则与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深度绑定——大量来自四川的建设者来到西北,投身新疆各行各业,对新疆的发展和两地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将川菜灵魂带入新疆厨房。


这种兼容并蓄的搭配迎合了南来北往食客的口味,使新疆炒米粉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桥梁。



图片




///


粗粉与浓酱的相逢,在天山南北间烹煮出独属于新疆的热辣滚烫。


四十年寒暑往来,从边疆小巷到全国顶流,新疆炒米粉完成了从地域小吃到文化符号的蜕变。


如今,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中,这道跨越山海的美食,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民族团结的味觉纽带,它正带着新疆人的热情与开放,向更广阔的天地。




部分图片来源 / 爱乌及乌
部分内容来源 / 丝路同心圆
编辑 / 杨路 武玉晗
审核 / 齐晓霏 毛雅茜
监审 / 司元勋 马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