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万重》烽火淬炼 赓续文脉

图片


【遇见好书】《关山万重》宣传片 



1
【遇见好书】《关山万重》


图片


《关山万重》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漓江出版社出版。

作者郎麟用38万字写下了80多年前抗战时期的一段往事。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们被迫离开熟悉的故土,颠沛流离,最终在四川李庄板栗坳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继续埋首学问,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漫长的创作过程中,郎麟以李庄女儿、宜宾记者、四川作家的三重身份,从浩若烟海的回忆和史料中,挖掘出大量即将湮没的鲜活往事,为我们重现了那段历史,让我们有机会走近那些模糊的身影。


图片


1940年秋天,“地图上找不到的”长江边古镇李庄迎来了从未有过的热闹日子——同济大学的师生从昆明出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一船一船的人,一船一船的书逆江而上,涌进李庄。板栗坳迎来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随“史语所”一同到来的有它旗下的历史组、语言组、考古组、人类学组以及所带的图书、档案等大批资料,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李方桂、梁思永、劳榦等一批著名学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租住进了栗峰山庄建筑群七座四合院中的五座:桂花院、田边上、财门口、牌坊头、茶花院……

《关山万重》的故事由此开始,却又带着与以往写李庄的作品中不同的视角。七年的时间,郎麟实地和书面寻访了大量当年还是孩子的“史语所”后人以及李庄当地百姓,通过他们的回忆和口述,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看到那些名贯中西的学者大师们的信仰和追求,坚守和奋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遇见好书】作者与编辑


图片


我始终有个愿望,就是希望看到更真实清晰的面容,就是那些先生个个都是活生生的人,我也希望能够知道更多他们的性情、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细节。

——郎麟 《关山万重》作者


图片


从这本书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大师们的不为大家所了解的一面,特别之处是通过他们孩子的语言来表述。

——谢青芸 《关山万重》责任编辑



图片


图片





他们都失散在世界各地,互相之间断了联系,所以很难找。我先后寻访他们花了7年的时间,这也是后来跟小谢一起回忆才算出来。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整个过程是很幸福、很快乐的。

                                           ——郎麟 《关山万重》作者






图片


3
【遇见好书】图书与人物


在这部非虚构文学作品中,郎麟的写作风格有一种古典的美感,同时又带着女性的敏锐感性,用她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有效地引导着读者的情绪。


写板栗坳的景色:

“新桂的花,香得清清淡淡,好像还有点儿没拿定主意;老桂树开花,那么多年,早就想明白了,能香出好远好远,好久好久都不散。”


写板栗坳的人,语言学大师李方桂野外考察:

“每次回来,他带回的礼物是跳蚤、臭虫、虱子。妈妈拎着那棉袍子用小刀刮,再放蒸笼里蒸,要手忙脚乱好几天。

那么,爸爸能帮什么忙呢?

他发现妈妈的文法有问题!

“虱子就是虱子,何必说满身满头?”


写板栗坳的事:

“远山远水来到这里……唱着这歌,懂得了悲愤,把那些说不出口的爱和恨唱出来。

有时候,对面山坡上的兵也唱聂耳这首歌。

这边稚气的童声,那边热血男儿的雄壮声音,歌声里有沉痛,更有希望和慰藉。牌坊头、田边上的先生们,为这歌声吸引而歇息一刻。”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我们这一代现在也七老八十了,当然也有九十多岁。你采访的对象是我们这一辈,所以我感到很亲切。讲那些个专家学者,那就我们这一辈小孩对那些研究不清楚也不感兴趣,而你讲的都是一些很接近我们(当时)小孩的生活,所以我觉得这这就挺好啊。

——梁柏友 梁思永之女


图片



一个人生长的地方会影响到他的一生、他的个性、他的人生观。对我来说,李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关山万重》是一本“小人物”的大书,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一个大时代、一些大人物。我记得有几个人我们要特别小心的,比如陈寅恪、林徽因、梁思永,我们到他们家去的时候不能吵闹,这些都是大人物。

——李培德 李方桂之子


图片


很佩服郎麟,她从各处收集资料,访问了这么多的人却写的这样流畅。大事、小事和大人、小孩,写的这样的生动和逼真。读来又喜又悲,感慨万千。在我最熟悉的地方唤醒我很多的记忆,让我又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这是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

——劳延炯 劳榦之子





图片


4
【遇见好书】读者


图片



图片


关山万重》的创新点正是微观式取向,也是一种写作方法,这也是它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所在,可以说填补了李庄叙事的空白。

——古春 四川文史专家



图片


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因为她是写散文的,女性作家条理更清晰、更轻柔。她把中国史语所80多年前,比较沉重的一个话题写的来,能够丝丝入扣,能够我们做的能够比较轻松地接受它。

——杨角 宜宾作协主席



图片


通过这种特殊的角度,把四川李庄的文化抗战的历史事件交代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四川抗战时期的历史的众生相。所以这本书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是非常不错的。

——张兴明 文化学者 四川省政府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图片


读的时候就好像时空穿越回到了80年前的板栗坳,与我们的大师们一起交流,感觉到特别享受。

——郑宽学 读者


图片


每次看到好的作品我都会感叹,幸好这个世界还有文字记录着,能让我有机会随着书中的人物活一遍,这些发生在李庄板栗凹的生活往事,大多以孩童的视角展开,比如说抬滑竿、挑水、结婚,乡邻之间的情谊,每一个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

——张莉 读者


图片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传递的在困境中坚守的力量,真正的热爱与使命感,书中60多幅老照片与第一手口述资料更让我感受到历史的重量。

——邹玉艳 读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相信板栗坳藏着许多关于史语所的记忆,那是一幅让人感怀的抗战图景。烽火岁月,先生们转蓬干里来到这里,继绝学,续中华之文脉;他们学贯中西,开创出中国的现代学术。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开拓者,他们是这个民族不屈的脊梁。是国之瑰宝,却也是芸芸之中的众生,要面临生命的诸多磨难,正因此,那一己的担当格外动人。

                                                          ——《关山万重》





【遇见好书】

烽火淬炼 赓续文脉 

《关山万重》播出时间 

 2025年6月16日

21:20广西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