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策略升级,SGLT2i如何为CKD患者争取生存权益?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慢病管理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长跑赛,逐一把控CKD相关风险,选择心肾获益明确的药物,才能真正地延缓疾病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防治成效关乎数亿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在这场“对抗战”中初战告捷。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相比过去,我国成人CKD患病率下降了30%[1]。这无疑得益于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慢病管理的优化及新药覆盖的升级等多方面努力。

然而,庞大的患病人群基数仍不容忽视,当前我国CKD估算患病率仍达8.2%[1],且疾病负担呈持续加重趋势。权威预测表明,至2029年,每10万人中CKD患病率与死亡率将分别攀升至11.7%和17.1%[2],这极大地凸显了疾病防控的紧迫性与艰巨性。在这场关乎患者生存质量的慢病管理持久战中,选择经临床验证、具备明确心肾保护作用的治疗药物,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



立足预防,聚焦治疗:
构建全面的CKD管理体系


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测(CCDRFS)显示,年龄增长、女性、少数民族、农村或中北部地区居住环境、较低的教育收入水平,以及吸烟、缺乏运动、肥胖、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和有心血管疾病史等,都是CKD高危因素[1]

将这些风险因素转化为可落地的防控行动,需多维度施策[3]


  • 基础疾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损伤肾脏的“主力军”。临床中应通过规范药物治疗,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帮助肾脏减轻负担。
  • 生活方式改善:鼓励患者戒烟,每周进行超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遵循低盐低脂,根据肾功能合理限制蛋白摄入。
  • 高危人群监测:针对老年人等高危群体,定期检测尿常规、血清肌酐,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早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干预。
  • 社会支持构建:加强基层社区的科普宣传,优化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便捷服务。

除了上述预防方法之外,对于确诊后的人群,药物治疗始终是延缓疾病进程的核心防线。然而,在临床中,不少患者即便严格执行药物干预,仍难以完全遏制肾功能恶化。如使用普利、沙坦类药物后,可能存在蛋白尿控制不佳或肌酐上升。因此,亟需新治疗策略应对临床难题。


药物治疗策略迎变革:
延缓CKD进展为何要靶向心肾?


药物治疗策略在过去经历了明显的变革。2024年,随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重磅发布,这场药物治疗的变革有了全新指引。时隔12年的更新,不仅凝结了CKD防治领域的前沿成果,更将治疗理念从“指标达标”提升至“改善心肾结局”[3]。为何指南会做出如此重大的调整?其原因有二。

图片
图1  KDIGO 2024更新CKD治疗理念

1.CKD疾病进展,肾衰竭风险飙升


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1,200例CKD 3期患者中,约有1.8%的患者会进展至肾衰竭;而在1,276例CDK 4期的患者中,进展至肾衰竭的患者占比20.1%(如图2)[4]。也就是说,从CKD 3期进展至4期,肾衰竭的风险飙升了近11倍!


图片
图2 CKD 3/4期患者的肾衰竭风险[4]

2.CKD患者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因其所致死亡率高


CKD患者具有极高的心血管风险,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突发性心脏死亡等,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非透析依赖性CKD患者达34.7%[5]!并且在晚期CKD患者(4-5期)中,比早期CKD患者(1-3期)具有更高的心血管患病率。在CKD 5期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不是终末期肾病(ESRD)所致肾衰竭,而是心血管疾病[6]

图片

图3  CKD进展增加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7]


因此,通过保护心肾从而改善心肾相关死亡,是CKD防控的目标,这是在过去十多年中的临床经验中逐步明确的。


SGLT2i引领CKD管理新目标:
SGLT2i助力心肾保护,革新临床结局认知


在CKD治疗领域,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CKD临床管理中对于终点目标的传统认知。CKD管理理念从“以肾病进展风险因素管理为目标”演变到“以心肾结局为中心”,追求多重获益。SGLT2i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与显著的临床获益,为延缓CKD进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SGLT2i的心肾保护作用,并非依赖传统降糖机制,而是通过血流动力学与非血流动力学两大核心途径实现[8-12]




血流动力学方面,SGLT2i能降低肾小球内压,缓解肾脏高滤过状态,减轻肾脏灌注压力,进而改善肾小球内“三高”状态(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此外,SGLT2i可降低间质和血浆容量,同时降低动脉僵硬度、改善内皮功能,进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壁压力。



非血流动力学机制上,SGLT2i能够抑制葡萄糖、钠重吸收,减少炎症、缺氧及纤维化反应,稳定eGFR,减少白蛋白尿,从而保护肾脏。同时,SGLT2i还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这些多维度的保护机制,使SGLT2i成为CKD患者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肾事件风险的“有力武器”。

图片
图4  SGLT2i通过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发挥独立于降糖机制的心肾保护[8-12]

SGLT2i如何将上述心肾保护机制转化为患者临床获益呢?


DAPA-CKD、CREDENCE和EMPA-KIDNEY等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给出了肯定答案。这些研究不仅证实了SGLT2i在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肾事件风险方面的显著疗效,更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DAPA-CKD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有无糖尿病,达格列净与安慰剂相比均可使CKD患者复合性终点事件(eGFR下降≥50%、ESRD、肾脏或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发生风险降低39%(HR:0.61,95% CI:0.51-0.72;P<0.001),使肾脏特异性终点事件(持续性eGFR 下降≥50%、ESRD和肾脏相关死亡)发生风险降低44%(95% CI:0.45-0.68;P<0.001),心血管原因死亡或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风险降低29%(95% CI:0.55-0.92;P=0.009)[13]



CREDENCE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卡格列净可使主要结局[ESRD(透析、移植或持续eGFR<15ml/min/1.73m2)、血清肌酐水平倍增,或因肾脏或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降低30%(HR:0.70,95% CI:0.59-0.82;P=0.00001)。ESRD、肌酐水平翻倍或肾病导致死亡的肾脏特异性复合风险降低了34%(HR:0.66,95% CI:0.53-0.81; P<0.001),ESRD的相对风险降低32%(HR:0.68,95% CI:0.54-0.86;P=0.002)[14]



EMPA-KIDNEY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恩格列净可使CKD患者发生肾病进展或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降低28%(HR:0.72,95% CI:0.64-0.82;P<0.001)。格列净可使CKD患者全因住院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14%(HR:0.86,95% CI:0.78-0.95;P=0.003)[15]


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对于不同的CKD病因,SGLT2i降低肾病进展的效果如何?


SGLT2i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使其在不同病因的CKD患者中均能发挥降低肾病进展风险的作用。





一项纳入13项大型SGLT2i试验(每组≥500例CKD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SGLT2i的肾脏疾病进展风险总体降低了37%(RR:0.63,95% CI:0.58–0.69)。在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CKD患者中,SGLT2i对于肾脏疾病进展的控制无异质性(P=0.31)[16]



对于CKD患者常见的多种病因,EMPA-KIDNEY研究分析得出,在糖尿病、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血管疾病及其他病因的CKD患者中,SGLT2i降低肾脏疾病进展风险29%(HR:0.71,95% CI:0.62-0.81),且在不同病因的CKD患者中一致(组间P=0.62)[17]



OPTIMISE-CKD研究和EMPA-KIDNEY研究证实,无论蛋白尿水平如何,SGLT2i均有心肾保护作用[18, 19]


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SGLT2i在CKD治疗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高度认可(如图5)[3, 20]。从临床研究到实践指南,SGLT2i已逐步构建起从机制探索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证据链,成为CKD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图片
图5 《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评价与管理》推荐SGLT2i [3,20]



结语







CKD防控形势严峻,延缓疾病进展不仅关乎患者个体生存质量,更是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关键。随着临床认知的深化,治疗理念从传统的指标控制转变为以改善临床结局为核心。SGLT2i凭借独特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肾脏靶器官,有效延缓CKD进展,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SGLT2i已获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高度推荐,成为CKD治疗的一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