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年轻人,江苏这些区县太会了!

江苏青年最集聚的城区(县域)


图片

图片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一个城市是否开放包容,活力四射,城市流入人口数和“年轻力指数”无疑是最生动的注脚。 


在城市竞相发展的当下,90后、95后和更年轻的00后成为各个城市争夺的关键力量。他们涌向何处,牵动着每一座城市的目光,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发展格局。 


从青年最集聚区县看,广阔的就业舞台、扎实的产业基础、澎湃的城市活力,都是这些城区县吸引年轻人最坚实的底气。


政策、岗位“打包”送进校园

南京市栖霞区的青年人口占比(15-34岁)居首,这得益于区域内高校集中,大量青年学生和年轻从业者汇集于此。


栖霞区科教资源丰富,15所驻区高校在籍大学生总数20万人,占全区青年总数近50%。如何把源源不断的青年人才引进来、用起来、用得好,是栖霞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校园栖霞日”正是破题的钥匙。


图片


“栖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在2024年一场“校园栖霞日”活动中,南京何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秀琴面对在校师生们,回忆起她在选择创业地点时先后辗转多地,最终落在栖霞的故事。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促进高校与城市双向赋能,栖霞区整合“三区”(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资源,创新校地合作形式,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出“校园栖霞日”校地合作系列活动。


2024年上半年,接连两场“校园栖霞日”走进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在校学子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与高校共同成立引才工作站,精准服务高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需求;重点宣传推介栖霞人才政策环境、特色文旅资源等,召开留栖恳谈会,提供了解栖霞的“视窗”,引导青年人才选择栖霞、扎根栖霞。

图片

栖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办活动大多是把一部分高校人才带出校园,但“校园栖霞日”的活动初衷,是在延续以往的基础上拓展新思路,将栖霞“打包”送进校园,人才政策、招聘信息等统统“送上门”。从人才走出来,到“栖霞”走进去,在校师生都能参与,覆盖面更广。 

2024年以来,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栖霞区已累计举办专场招聘会90余场,提供岗位约3.5万个。近三年来,栖霞区新增高技能人才超9000人次。


创业服务“一条龙”

在青年最集聚城区中,南京和苏州两地包揽前6名,显示两地城区的产业活力对青年人口的强吸引力。无锡市新吴区滨湖区同样表现突出,反映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和宜居环境对青年的吸纳能力。 


以滨湖区为例,该区交通区位优势显著,环太湖、京杭大运河、锡宜高速公路,与张家港、江阴港的便捷联动,以及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的航空助力,共同织就了一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在产业结构上,滨湖区形成了“543+X”的多元化产业体系,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和旅游五大优势产业齐头并进,数字影视、低碳环保和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独树一帜,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
图片

多重利好叠加下,滨湖区“丝滑”变身科创人才高地。对有志于在滨湖区发展的青年人才,滨湖区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龙”式的服务。 

图片

90后梁苗苗是无锡拓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20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之后赴德国明斯特亥姆霍兹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攻方向为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工程应用。2023年,梁苗苗回国并带领团队来无锡创业,致力于光伏用钙钛矿光转材料的研究、生产与推广。 


公司坐落于无锡滨湖区科创氛围浓厚、科创底色最鲜明、资源最密集的板块,为支持公司起步,滨湖区政府提供了200万元项目资金予以扶持。在公司成立初期,入住载体给予了免租期与租金优惠,同时提供办公桌椅等设备,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社保开户等政务代办服务,重要科研设备管理服务。 


图片

不仅如此,青年人才就医、子女就学、城市乐游等方面的一系列绿色便捷通道,更让心怀梦想的青年人放心地将未来托付给了滨湖。

高科技企业之外,江苏对青年的创业帮扶还融入“烟火气”。

在青年最集聚县域中,昆山市的青年人口占比遥遥领先。此外,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昆山市、常熟市、太仓市、张家港市全部进入前5名,凸显苏州县域经济的青年吸引力,这与对青年创业帮扶密不可分。

今年“五一”假期,常熟市虞山“雄鹰线”(徒步线路)共接待游客16.4万人次,成为县域旅游的爆款线路。在这条线路上,“苏青小店”主理人马文军经营起龙殿休憩驿站,做着咖啡饮品售卖、户外用品租赁的小店生意。

图片
几年前,马文军和妻子开店售卖咖啡,经过打拼,夫妻俩共有6家咖啡店和一辆移动咖啡车。小店很多顾客是来自上海、苏州等周边城市的青年,潮流的氛围、精致的饮品、贴心的服务,小店深谙青春经济的巨大活力,积极迎合青年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乘着景点火爆的“春风”,迅速跃升为青年热门打卡地
图片
“苏州小店”可谓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为激发青年创业活力,激活城市青春经济,今年以来,江苏共青团实施“苏青小店”培育计划,为优质小店提供资金奖补、宣传推广、培训赋能、资源对接四大扶持政策,鼓励经营小店的“青年主理人”结合本地特色、青年特点,开发具有原创性和竞争力的青年消费产品,开辟多样化的消费赛道。

人才生态“最懂你”

只有懂青年的地方,才能真正吸引青年。南通崇川,正在成为这样一个“最懂年轻人”的地方。今年4月18日,在南通崇川区青年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青春崇川”生活地图小程序正式上线。


图片


“青年朋友们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哪里好吃好玩、哪里好购好住,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团崇川区委书记周静依介绍,小程序涵盖了食在崇川、饮在崇川、逛在崇川、跃在崇川、业在崇川、住在崇川等六个板块,通过街道、园区征集、青年群体调研、网红打卡点位摸排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300个服务点位,最终精心筛选出188个优质点位整合到地图中,为青年提供最贴近生活所需的服务信息,“工作—生活—娱乐”动线无缝衔接。 


发布会当天,万名学子崇川行(船舶海工产业专场)启动,邀请了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工类专业大学生来崇川区观摩,对接东南大学南通海洋研究院、哈工程长三角高等研究院,与区内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政田重工等链上企业深入沟通,促进校企在大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形成更多合作。崇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丁玉峰介绍,崇川区将着眼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汽车电子和船舶海工产业,“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接优势学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万名学子崇川行产业链专项行动,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 


图片

《崇川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成为全区社会各界普遍共识,促进青年更好发展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城市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更加成熟定型。 


人才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婚恋交友是青年普遍关注的问题。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是缘分到了吧!”江西九江姑娘小曹在一场婚恋交友活动中邂逅了小江,两人的缘分就此起步。

小曹大学毕业后来到南通启东市工作,因为所学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原因,平常少有机会接触到合适的男青年,一直没谈恋爱。得知团南通市委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婚恋交友活动后,单位领导鼓励她去试一试。在活动现场,一名男青年过来与她攀谈:“你也是从启东过来的吗?”就这样,她认识了小江。小江是南通本地人,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接触,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现已在南通定居。

图片

针对青年婚恋交友的期盼,近年来,南通着力推进“情暖江海·爱在通城”服务品牌,创新开通注册一键报名、信息一手掌握、数据一体管理、运行一同联动的交友平台“亲春迹”,组织共建了一批单身青年便捷可达、环境舒适、兴趣导向、免费开放的自由空间“亲春驿站”30多家,先后吸纳会员3000余名,合作单位100余家。通过“季度领办、行业协作”的方式,举办线上线下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400多场,牵手2000余对,真正让优秀青年“因为一座城、结识一个人、安下一个家”。


产业转向“高精尖”,引才投入“上力度”

“前方到站,常熟站。”2025常熟春季(上海)城市推介会“优居乐业”的余韵犹在,3月28日,这座轨道上的江南小城又有大动作——“智链未来”常熟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智算未来城启航活动举行,标志着常熟向“人工智能+”时代奔跑提速。 


经过多年的积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成了常熟市的三大支柱产业。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10亿元。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常熟构建“人工智能+”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强大底气。

图片

地处苏北的灌云县在青年最集聚县域中位居第7。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是国家级徐圩石化基地拓展区储备区、省级化工园区,条件优越,初步形成以高端石化、新能源材料、海工装备等为主导的六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十条重点产业链;灌云县经济开发区则形成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为主导的五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八条重点产业链。

图片

产业转型升级,江苏各地对人才求之若渴,纷纷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各类人才留苏发展、施展才华。“常熟人才房票”为符合条件的各类人才购房予以补贴;灌云县“灌河云山”人才计划分别对顶尖人才、“双创”人才、重点产业人才、青年人才、海外人才及本土人才提供相关支持和保障。 

这些举措,或将持续推动青年与各区县“双向奔赴”。 
图片

微信表情包上新啦!

撰稿:张建

编辑:刘笑

审核:韩颖、薛姣

复审:沈娜

终审:孙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