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公园S弯13日重新开放!锦鲤彩绘引网友热议!最新回应

近日,龙潭公园S弯彩绘锦鲤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一些网友认为这种创新设计为传统景观注入了新鲜活力,还有部分网友质疑人工彩绘破坏自然景观。


图片
图片

有网友说:还不错,期待完工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网友直言:丑!破坏了自然美感,多余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锦鲤彩绘引争议,游客看法各不同


6月11日,记者来到龙潭公园改造后的S弯。锦鲤彩绘位于风雨桥旁的S弯路面上,一条条橙、红、金色相间锦鲤或大或小,或成群或独行,仿佛在山水间“游动”。尽管S弯尚未开放,仍有不少游客举着手机,在风雨桥上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人群中,游客们的看法褒贬不一。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女士表示:“我们专程来看的是喀斯特山水,不是人工彩绘。”广州游客黄女士也直言:“龙潭公园的价值在于原生态,哪怕在周边加围栏都比在核心景观‘画蛇添足’强。”她认为管理者与年轻游客存在审美代际差异:“有些游客打卡的是新奇感,我们要的是山水纯粹性。”


图片


然而,也有游客持不同观点。来自长沙的游客常女士说:“之前在小红书刷到就种草了,彩鲤让拍照更有趣!”两名来自长沙的年轻游客举着手机展示打卡照,称画上了锦鲤会更出片。


图片


打造锦鲤IP,融合自然与文化


据介绍,这组锦鲤彩绘从6月初开始绘制,绘制周期约7天。“锦鲤彩绘除了是装饰,还是我们IP化探索。”面对争议,龙潭公园管理处基建科副科长梁莉表示,绘制锦鲤旨在打造公园专属的“锦鲤IP”,将自然山水与文化创意融合。7组共29条彩鲤包含丰富主题:好友结伴群、家庭鱼群、情侣双鱼及“鱼跃龙门”组,分别象征友情、生态和谐、幸福祝愿与人生进阶。游客可坐鱼背拍摄“飞天”效果或与环抱式锦鲤互动。“此外,和上游的‘鱼鳞坝’景观也形成了呼应。”


图片


在设计中还预留的空白路段约17米,保留了原始景观,以满足游客的不同的取景需求。梁莉说,彩绘并非永久性的。根据磨损程度,预计可维持3至6个月,未来将结合游客反馈,进行综合研判后调整。

图片


此次彩绘由专业机构根据龙潭公园的IP进行创作。“特地将锦鲤的尾巴进行了延长,看起来显得更轻盈飘逸,做成了裸眼3D的效果,让游客看上去就像是锦鲤在游动。”设计师罗峣虹介绍,颜色选取明亮鲜艳的颜色,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喜好。


图片


对于游客们的不同看法,罗峣虹表示理解:“每个人的审美和喜好都不同,设计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了要兼顾传统与创新。希望通过这种设计,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龙潭公园,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


改造之后亮点多,S弯将换新颜


据了解,S弯将于6月13日重新开放。改造完成后的S弯有哪些亮点?


梁莉介绍,S弯是镜湖上下游水体交互的关键通道,此前仅2个出水口,导致上游流通滞缓、下游补水不及时,水质改善需求迫切。经多轮专业论证,增强水体流动性是改善水质的可行方法。


图片


改造后,排水口数量从2个增至8个,增强了镜湖上下游水体的交互能力,让水体循环更顺畅,加水的流动性,改善水质。此外,镜湖冬春枯水期易爆发藻类水华,影响美观和水生态系统。为此,公园联合专家实施改造,上游新建三层叠水式“鱼鳞坝”,增强补水与增氧能力,有效遏制水华。


其次,新增叠瀑设计也是一大特色。水流形成阶梯式下落,兼具生态和游览价值。生态上,叠瀑使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自然增氧;游览上打造“观水听涛”的沉浸场景,游客既能赏流瀑壮观,又能听水声疗愈,身心得以放松。此外,对年久堤坝进行结构性加固,同步拓宽路面至1.9米,提升通行安全性与舒适度。


龙潭公园S弯彩绘锦鲤引发的争议,反映了不同人群对于自然景观与人工创意融合的不同看法。有网友认为,公园管理方在打造特色IP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意见,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你怎么看呢?


审核/谭彦斌 编辑/林喆 校对/蓝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