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中国车企的被动响应。
文 | 智库君
自2025年6月1日起,由国务院颁布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落地实施。新规明确要求,大型企业在与中小企业开展采购业务时,账期不得超过60天。
在此政策背景下,多家车企迅速行动,积极响应号召,展现出良好的行业担当。随着新修订条例于6月1日正式施行,“统一账期”有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规范。
6月10日,三家国有汽车企业——中国一汽、广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率先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严格控制在60天之内。赛力斯声明,一直以来,供应商付款账期就是60天。截至今日12点,一共有广汽、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长城、北汽、小鹏、理想、零跑、小米汽车(共14家)等车企跟进表了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后来居上”,成为首个表态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等结算方式的车企。
当前,汽车行业通行的银行承兑、分期付款、商业承兑等支付方式,维系着整车厂与供应商的畸形共生关系,占行业较大比例的中小零部件企业长期承受账期延长、资金周转承压的经营风险,不仅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更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曾经靠加杠杆、盲目扩产能的发展模式已然成为过去式,未来企业将朝着存量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同时,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提振消费也将成为重要课题。
此次整治绝非走过场,而是动真碰硬,精准打击到了问题的关键,真正做到了“打蛇打七寸”。正常的价格战是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但违反行业发展规律的非理性价格战是“竭泽而渔”,是系统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失控表现的外化结果。
车企快速响应,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2025年6月10日晚及之后,多家车企官宣了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的消息,具体如下:
广汽集团:表示供应链体系的健康发展是保障产品高安全、高品质的基础,将一如既往坚持以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
中国一汽:将“60天付款”作为所属单位付款期限要求,通过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技术赋能等措施确保付款要求落地。
东风汽车: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精神,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正式宣布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
长安汽车:携旗下长安启源、长安凯程、深蓝汽车、阿维塔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
吉利汽车:为响应落实相关条例和倡议,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
赛力斯集团:一直按照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付款,正常货款账期60天,此次也发声愿与行业同仁携手,共同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比亚迪:为落实国家及相关部委部署要求,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奇瑞集团:近期,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就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奇瑞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以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与此同时,长城、北汽、小鹏、理想、零跑、小米汽车等车企跟进表态。
供应商提出九个落地关键问题
“看到各大车企官宣供应商账期60天,欢欣鼓舞,这是整个行业朝着健康发展、共同成长的重要一步,是来之不易的一个可喜变化。”6月11日,一位汽车供应链创始人告诉智库君,“这不是中国车企的被动响应。恰恰,这是大家都希望在一个公开、公平有序的环境里开展市场化竞争。因为,‘卷’无胜者。”
根据2024年数据,部分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曾高达160-200天,新政策将加速资金流转,降低供应链企业财务风险。
当然,仅仅明确付款期限还远远不够,关键得看企业实际如何操作,以及具体采用何种支付方式。毕竟,账期搭配不同的支付手段,效果大不相同。在“账期 + 支付方式”的组合里,现金支付无疑是最迅速、最具魄力的选择,而银行承兑汇票账期、商业承兑汇票账期等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额外的承兑等待期。
此外,部分分析指出,车企可能通过“商票支付”或“合同验收拖延”变相延长实际付款周期。例如,用户质疑“60天账期”是否包含票据承兑时间。
为此,上述供应链创始人提出了一些涉及具体落地细节的9个疑问:1、收货是三方库计算还是入厂计算?2、账期是收货计算还是开票计算?3、当月开票还是次月开票?4、开票月是否计入账期?5、支付方式是现汇还是承兑汇票?6、承兑汇票是银行承兑还是商业承兑?7、承兑汇票的期限与账期期限是什么关系?8、60天账期生效日期是什么时候?9、历史上超过60天账期的应付款是否一次结清?
业界周知,在汽车产业链中,整车厂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供应商相对弱势,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供应商,它们通常缺乏议价能力,高度依赖整车厂的订单生存。这种地位的不对等,使得整车厂可以通过“向上游企业压价”来转移部分成本压力。
事实上,在汽车行业,年降已成惯例,且幅度不断提升。早些年,整车厂所普遍默认的年降幅度为“3%~5%”,但如今,“10%~30%”的年降要求,已越来越常见。
而除年降之外,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也明显拉长。
不仅如此,即便账期结束,供应商也不一定能够拿到钱,事实上,如今很多供应商在账期结束后拿到的是承兑汇票。这意味着,供应商还要等上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才能够拿到钱。
据了解,从付款方式来看,汽车供应商中过半面对承兑汇票这一付款方式。其中多家企业表示,厂家付款方式是“3+6”模式(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且有部分企业透露,其要在“3~6个月”账期的基础上叠加6个月的承兑。
这种延后支付的模式无疑给供应商造成显著的现金流压力。一家汽车电子件供应商就表示,“90天+6个月的承兑”对资金的占用非常严重,对公司的资金使用影响很大。
且要知道的是,承兑汇票主要分为两类: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作为承兑人,依托银行信用进行结算,兑付风险较低,资金保障相对稳定,而商业承兑汇票由车企等企业自行签发,其兑现依赖于车企自身的信用和经营状况,存在一定的兑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