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药品监管】
总有慢病患者觉得
定期复诊花钱还浪费时间
平时吃的药也有效
自己多囤点儿药服用不就行了?
答案当然是万万不可!
自行囤药,这些风险你要知道
一:药物过期与误服风险
药物都有保质期,过期后可能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假如老年患者囤药量大、管理混乱,很容易误服过期药物,轻则延误治疗,重则引发中毒。
二:病情变化与用药错配
有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病情可能随年龄、季节或生活习惯改变。如果长期依赖旧药方,未能及时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反而会加重病情。
三:药物相互作用与副作用
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多药联用,不咨询医生就自行囤药,很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病还没好,其他毛病又来了。
四:掩盖病情进展
部分患者通过囤药“自我治疗”,很容易忽视症状变化,导致疾病悄然恶化。
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庭药箱只储备1-3个月的必需药物,避免囤积。每季度检查药品保质期,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慢病患者可以使用分药盒、用药提醒App记录服药时间,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即使病情稳定,慢病患者也应每3-6个月复诊一次,与医生沟通症状变化。
得了慢性病,
一定记得定期复诊,
可别再嫌麻烦
自己囤药吃了哦~~
来源:四川省执业药师协会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