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多家车企宣布,支付账期全面压缩至60天内,且不包含承兑汇票。
而早在3月17日,高层就发布了一份文件《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里面有明文要求大企业采购中小企业的商品要在60天内支付款项,目说明文件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这次各大车企的跟进,更多的是对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跟进,甚至我觉得可能还晚了一点。
要知道,前阶段车圈“恒大论”在网上讨论的很火,背后讨论车企负债以及账期问题的声音很多,车企之间也是骂战不断。为啥车企那么喜欢把账期拉的那么长呢?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企业经营的核心——现金流,这也是巴菲特选股第一要素,当期利润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决定运营基础、偿债能力及长期发展潜力。而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要想源源不断创造现金流,那最重要的就是卖车,卖更多的车。
过去几年里面,新能源汽车快速的发展,车企都处于扩张期,融资建厂房,打广告促销售,这阶段只要你的产品能够抢到市场份额,那么公司的经营就有延续性,企业的增速能够弥补这种扩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的,反之企业就会面临淘汰。
为了账面上钱更多,除了卖车,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拉长账期,也就是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边长。要知道车企可都是高营收企业,账上的钱都是按百亿千亿来算的,钱在账上每多一天,都意味着百万甚至千万的收益,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利润。我查了一下数据,按照公开的财报显示,不少车企付款周期往往都在120天以上,有的甚至要到200天以上。大企业利润增加的背后,自然牺牲的就是中小企业的利润。
很多不做生意的人可能没法理解,这么久的账期为啥你还要和他们做生意呢,换一家企业不好么,非要和这些企业合作么?实际上,除了企业可选较少外,小企业愿意和大企业做生意主要是两点,一是信用,二是规模。毕竟大企业的单量稳定,付款信用高,能提供小企业也需要的稳定现金流。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账期略长了些。但和优点相比,这缺点就可以忽略了,甚至不少小企业哪怕先行垫资也要参与大项目,这点在地产项目很常见,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汽车行业的“卷”,其实也是车企的无奈,毕竟高速发展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面临增速瓶颈,这时候已经进入搏杀的后段,剩下的车企都想坚持到最后,那关键就是两个字——“卖车”。可并不是所有的车企都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有些企业车卖不动了,钱却花了出去,到破产的时候往往也没有钱再付给供应商了,最后利益受损的往往就是那些中小企业,过去也不时爆出一些负面新闻。
所以缩短账期,不仅可以帮助小企业加强资金周转,降低小企业的风险,而中小企业背后更是一个个家庭,他的风险往往也是社会的风险。另一方面,减少大企业现金流,也能避免大企业的无需扩张,减少内卷。只是对于目前账面比较紧张的车企,经营质量差的企业,这把要面临真正的考验了。
汽车行业也是国内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再往大了看,压账期这件事不仅限于汽车行业,很多大企业由于议价能力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行为,毕竟哪家公司财务能放过这绩效呢,过去不少行业因此也出了不少问题。在过去,很多行业都处于加速扩张期,大家都能享受做大蛋糕的红利,但现在,如果蛋糕很难做大了,就该好好想想分蛋糕的问题了。
过去咱们的思维更偏向于生产端,毕竟大企业资金配置效率更高,不过很多行业都卷到了全球第一,甚至已经没有对手,但国内企业依然还在拼命竞争,以至于占据了产业高地(光伏),业内却没享受到真正的红利。国内经济当前面临转折阶段,扩大内需一再被提及,我觉得核心是要让大家大家都能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过度的内卷已不适用当下,受损的不仅是企业,还有千千万万的从业者。
缩短账期,不仅加快了社会资金周转的效率,我想背后也是让蛋糕分配更平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