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指数有哪些?怎么选?

图片


图片

随着国内投资框架的不断成熟,市场上的红利策略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利策略相关指数的分类和特点,方便大家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红利指数的分类


市场上的红利指数品种丰富,数量较多,参考中证指数公司的红利指数体系分类,目前红利指数主要分为单策略类、多策略类和行业类等。根据Wind数据,我们收集整理了市场上有指数基金产品跟踪、代表性较强的指数,供大家参考:

红利指数分类


图片


指数分类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指数名称来源:Wind。


  • 单策略类(又称高股息指数)


单策略红利指数是较为经典的红利指数类型。这类指数的主要编制方法是经过一定分红连续性筛选后,选取股息率较高的证券纳入样本,并采用股息率加权,以反映市场中股息率较高证券的整体表现。


以中证红利为例,该指数以沪深A股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100只股票为成分股,采用股息率作为权重分配依据。


上证/深证/中证红利指数基本信息示例


图片


信息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5/13。


  • 多策略类

红利与其他策略因子结合,可改变风险收益特征,从多维度反映不同分红特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实践中,红利因子与质量、低波因子结合,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为例,经过一系列分红相关指标筛选,最后采用波动率因子进行选样,有助于可降低指数的波动率。万得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近一年波动率为17.0%,显著优于恒生指数同期28.0%的波动率。

部分多策略红利指数基本信息示例


图片

信息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5/13。

  • 行业类等

行业红利指数主要选取同一行业内股息率较高的证券作为相应行业红利指数样本,近些年还新出现了聚焦央/国企中的高股息上市公司的央/国企红利指数,受到了市场的较多关注。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分红通常整体优于其他类型企业。据中证指数公司统计,2023年,央企、地方国企合计分红金额约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场分红比例近70%,继续扮演“压舱石”角色。


部分行业类红利指数基本信息示例


图片


信息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5/13。


红利指数这么多,怎么选?


  • 关注指数覆盖的投资市场


比如覆盖A股或港股市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海外流动性变化更敏感,所以港股红利指数的波动率通常整体高于A股红利指数。


港股红利指数的波动率或整体高于A股红利指数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时间:2020/5/13-2025/5/13。


从市盈率估值来看,由于流动性的差异,港股红利指数整体的估值相对更低,使得港股红利指数的股息率通常高于A股红利指数。


港股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或整体高于A股红利指数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标普指数公司,数据时间:2015/4/30-2025/4/30。


  • 关注因子组合的效果

在经典红利策略上叠加一些因子组合,或许能起到“1+1>2”的效果。

红利低波策略是一种结合高股息率(红利因子)和低波动性(低波因子)的双因子投资策略,红利因子用于筛选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且可持续的公司,低波因子筛选股价波动率低的公司,双重筛选下的组合防御性得到增强。

央国企红利策略是较新的一种组合策略。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独特的行业布局和不断提升的经营业绩,展现出巨大的投资价值。在央国企中寻找股息率较高的标的,可以说是“优中选优”。


2015年—2024红利策略代表指数和
沪深300指数对比图(全收益口径)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时间:2015/1/1-2014/12/31,以上指数业绩计算均采用全收益指数(考虑了分红再投资收益的影响),指数的过往表现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从图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结论:

1.从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近十年等多个维度来看,红利类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全收益口径)。

2.在2016/2018/2021-2023年,沪深300指数下跌,当年红利指数往往跌的少,体现了防御属性。

3.在2015/2017/2019-2020/2024年,沪深300指数上涨明显,当年大部分红利指数也能跟涨,在2024年还全面跑赢大盘。

4.“红利+低波”、“红利+央企”等因子组合效果在近一年/近三年等时间段更优,这或许也得益于近些年,各项政策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水平,使得相关红利策略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 注重相关投资标的产品要素

在确认了心仪的红利指数标的后,投资者可以选择与该标的相关的指数基金,例如ETF、ETF联接基金、场外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等等。特别要注意一些产品要素信息,例如:基金的相关费用(认/申购费、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基金分红条款、基金跟踪误差控制等等,建议关注费率较低、基金规模较大、支持定期分红的标的,并根据自身的适当性和风险承受能力做选择。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