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是我国唯一的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工程性核科研综合基地,为国家核科技创新、核工业发展、核科技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工业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建院75年来,原子能院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等十大学科领域,在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和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子能院的事业造就了71位两院院士,培养和输送出上万名科技人才,先后派生或援建了14个核事业骨干单位。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
原子能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践行“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院训,深挖精神文明富矿,打造精神文明强院。曾12次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9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原子能院以建成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核科技创新、支撑核工业发展的世界一流核科研综合基地为己任,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立文明创建与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的“四同”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于科研生产、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环节,为推动核科技创新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核科研基地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核科研取得丰硕成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一是组织保障坚实有力。近年来,原子能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发展战略与定位系统谋划改革发展大局,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原子能院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与一体化创新管理体系,重组整合资源,打造“研发、设计、产业”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总部总谋、主体所主战的创新发展新布局。同时,原子能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致力于建设一支堪当新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完成院经营班子和所属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持续完善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市场招聘和人才引进措施,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活力,为完善院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科技攻坚屡获突破。近年来,原子能院坚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在打造核强国建设重要科技力量的同时,不断探索核科技前沿技术并取得丰硕成果。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将高质量推进重大工程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基础科研方面,核天体物理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首次揭示宇宙最古老恒星钙丰度之谜。在先进核能开发方面,第四代核能系统革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立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创新联合体;压水堆环形燃料组件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在核技术应用方面,发布嫦娥五号月壤研究首批成果;助力北斗导航任务圆满成功;首台超导回旋加速器质子束能量达到指标要求,质子治疗系统自主研发获重大进展;BNCT癌症治疗装备落地山东泰安。2022年以来,原子能院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39项。组织成果鉴定119项,完成软件登记170项。完成专利申请1514件,获得授权883件。
三是精神文明常抓常新。近年来,原子能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与院所文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院所文化体系,开展精神传承与典型选树,内凝人心提士气,外树形象展能力。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以钱三强先生诞辰110周年、王淦昌先生诞辰115周年、建院70周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等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当代科技工作者追寻先辈足迹,在新时代拼搏奋斗谱写新篇章。在培育选树先进典型方面,不断强化职工价值理念认同,激励职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展多维度评先评优活动,近三年,选树各类先进典型200余人,营造了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创新争先积极性。在组织文明创建方面,不断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陆续开展基层党支部评星定级、核心价值观落地实践、“幸福中核”建设等文明创建工作,组织了五星党支部、模范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文明号、金牌青年突击队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团队凝聚力。近五年来,多个基层组织分别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中核集团“金牌青年突击队”、中核集团模范职工小家等,多人分别荣获全国劳模、全国最美家庭、“央企楷模”等荣誉称号。
四是社会责任践行担当。近年来,原子能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准核科技创新“国家队”定位,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履行好社会责任,切实担负起国家核科研基地的应有责任。在高端技术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在葫芦岛启动新基地建设,以核科技创新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及治疗端通过验收技术测试,带动我国核医疗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在乡村振兴和定点帮扶方面,每年向定点帮扶县市提供无偿捐款,购买定点帮扶县农副产品。在普及核科学知识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持续讲好核科普故事,圆满承办中核集团首届核科普讲解大赛,成功举办两届原子能院核科普讲解大赛,建立“院士+科技骨干+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核科普人才体系,为核事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在加强与地方联动方面,积极配合做好首都医疗用血保障工作,积极参与属地政府的共治共建活动,联合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坚持将便民服务活动常态化。
原子能院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对标对表“四个面向”,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以精神文明创建为依托,持续强化顶层设计、筑牢理想信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产业发展蝶变、人才聚集凤栖、院所文化蔚然、综合实力强劲的核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同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核科研院所、为助推基业长青百年强院和集团公司“三位一体”奋斗目标实现、为推进核工业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 | 刘洋 朱灵钰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