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锐评君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有意思的“好房推荐”:颐和路公馆区的民国别墅,占地面积1044㎡,1.5亿报价出售,验资2000万可参观看房。从中介晒出的图片来看,这栋民国建筑无论是外貌还是内里装修,都维护得相当不错,3层独栋别墅、超大院落再加上豪华装修,立马就吸引了锐评君的注意。作为“建筑古董”,南京的民国别墅大多被封闭保护,市场上可以流通的数量仅有10%左右,被称为顶级藏品。而像这套占地面积超千平、自带院落的别墅,更是少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栋别墅,1.5亿的报价究竟值不值?查询资料发现,这栋正在出售的民国别墅位于江苏路25号,为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少将吴光杰故居,建于1930-1936年间,现为其后人维护的私人住宅,是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的代表性建筑之一。资料显示,这栋别墅总占地面积超千平,包含一幢3层砖木结构西式主楼别墅和3幢平房。其中,别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465㎡。青砖外墙搭配大坡架屋顶,老虎窗、壁炉和紫色木制门窗的设计,让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颇为明显。内部装修上,现状以水景吊灯、浅色木地板和白色墙面为主,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展示着修缮前的面貌。院子的面积相当阔绰,据说停10辆小轿车都没有问题。地面、水景、绿化等,可以看出都是后来修缮添加的,整体适配度较高。更重要的是,据中介介绍,这栋别墅的主楼、平房区、院落以及院落入口处的配套用房,均拥有独立产权,基本不影响正常售卖、过户。另外,锐评君还了解到,这栋别墅目前并未在二手房交易平台上架,对外出售的相关信息目前多在小红书、中介朋友圈有展示,毕竟2000万验资的场馆门槛和1.5亿的报价,也不会进入普通买家的视野。但需要提醒的是,民国别墅是不可以移动文物,虽然这套房子的产权为私人拥有,但是否可以随意翻修、整改,以及后续修缮维修等问题,需要买家提前了解清楚。“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和其他民国建筑一样,江苏路25号这套别墅,也有一段相当曲折、值得回味的故事。1929年,颐和路、江苏路一带被规划为新住宅区,当时的高官名流纷纷在此买地建房,花园洋房、独栋别墅开始林立;1930年,时任中国驻柏林大使馆武官的吴光杰,归国后斥巨资在此买地,后建成江苏路25号公馆,青砖外墙、梯形屋顶,就连浴缸、地板等内部装修都是进口物件,至今仍能正常使用,甚至被当做别墅展品展出;1948年,吴光杰离开南京并带走了这栋房子的地契;1980年,房子先后历经被代管、其他人临时居住、空置后,重新回到吴家人——吴光杰的儿子吴世武手里,江苏路25号也成了周边少有的房产证、土地证俱全的民国建筑;
2006年,官方对颐和路民国建筑群进行整修、开发和保护,而吴世武的儿子吴维成则表示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房子,最终没有迁出这套别墅;之后,吴维成每年需花费数万元对房屋进行维护,部分建筑也曾对外出租。像“民国美学复兴”为理念的红公馆,就在此开设民国红公馆·艺文空间,包括中餐厅、咖啡馆等。从网上最新流出的照片来看,别墅里的装修、外貌甚至是树木,都维护相对完好,历经近百年沧桑,江苏路25号别墅及院落仍有“年轻”时的面貌。南京的民国别墅融汇中西建筑美学,历经时间沉淀,又承载南京城发展史,再加上产权清晰且可对外出售的数量有限,这类房产稀缺属性也非常强,被称为房产界的“奢侈品”。其本身的人文、历史价值并不能由一个数字衡量,能拥有并住进一栋具有历史底蕴的房子,更是高阶层、高品位的身份象征。在鼓楼区居民楼包围下,民国建筑的独栋别墅,在文物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吸引着南京真正的富人们。
颐和路以宁海路广场环岛为圆心,被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225座宅第公馆,散布在宁海路、颐和路、牯岭路、莫干路、江苏路等道路构建的12个片区里。树荫影绰、围墙院落,均能捕获民国建筑风貌,走在这里就像是在逛古董铺子,别有一番韵味。
像颐和路6号陈布雷旧居,宁海路5号是马歇尔公馆旧址,宁海路4号的巴西大使馆、颐和路15号的菲律宾公馆,还有蒋纬国、汤恩伯、阎锡山等风云人物,都在此处留下过生活的痕迹。
这些民国建筑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和收藏价值,少量可随房主意愿交易的房源一经亮相,便会吸引较高的关注度。

2023年4月,位于宁海路64号的霍守义旧居,一套建面约349.34㎡的民国独栋别墅卖出了总价3500万、单价超10万/㎡的价格。
但市面上也有少量可随房主意愿交易的少量房源,由于单价高、面积大,流通性并不高。

比如此前媒体争相报道的张治中公馆(沈举人巷26、28号,慈悲社12、14号房产),始建于1934年,总建筑面积约1082.37㎡,涵盖两栋主楼及厢房。从最初的3000万元,到6400万元、1.5亿元,一路上涨至2018年2.3亿元,期间历经损坏、复原、商业出租、多次拍卖。最近一次闯入大众视野,是在今年4月份,在阿里法拍网以起拍价6599万拍卖,后因故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