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取代老东家江山,曹家、司马家风评天壤之别

220年,曹家取代东汉,人们能够理解。46年后,司马家取代曹魏,人们义愤填膺,痛斥司马家,这又是为何呢?

图片

同样是篡夺老东家江山,曹家、司马家风评天壤之别。如今,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成了乱臣贼子代名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么,为何人们对曹家、司马家评价差别这么大呢?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司马家行为不光彩,又与诸葛亮同时代,注定会被抨击。

曹丕取代东汉,让汉献帝退位,人们一点都不奇怪,也认为这是天命所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豪强崛起,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揭竿而起。

黄巾起义之后,天下纷争,诸侯手握重兵。何进诛杀宦官,勾结董卓,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各方争战不休。

后来,王允诛杀董卓,又控制不住西凉兵,长安乱成一锅粥。汉献帝刘协,啥都没有,到处流浪。

东汉名存实亡,已经没有存在的理由,诸侯谁理会汉献帝?答案是曹操,只有曹操把他接了过来,表面上让东汉又续命了几十年。

客观看待历史,曹操确实不能算忠臣,但对汉献帝已经很不错了。各路诸侯,也是曹操自己率兵征讨,逐步打下江山。

图片

换句话说,曹家的江山不是“篡夺”东汉,基本是自己打下来,属于创业,是自己奋斗得来。

乱世创业,这是曹家最大的亮点,司马家没法跟曹家比。

司马家取代曹魏,是什么回事呢?曹魏局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只是曹丕、曹叡英年早逝,小皇帝在位,司马家便动了心思。

司马家崛起,靠谁?还不是曹家给机会,而司马懿父子却在享受荣华富贵,且没啥性命安全的情况下精心策划取代曹魏,令人不齿。

为了夺取老东家曹魏江山,司马家不惜杀害忠良,还引起了淮南三叛,让曹魏陷入内战,生灵涂炭。

曹家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司马懿父子非但不感激,还乘着曹魏君王年幼时精心策划,处心积虑的夺取别人的基业,与曹操父子形成鲜明对比。

君主年幼或者能力弱,就一定要取而代之吗?诸葛亮告诉了答案,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叫做忠臣。论权势,论能力,论地位,司马懿有哪一样能跟诸葛亮比?

图片

刘备驾崩前,明确告诉诸葛亮:“嗣君没能力,你可以取而代之”。诸葛亮若是取代刘禅,最大的优势就是刘备的“遗诏”,诸葛亮是如何做呢?不但本人忠心耿耿,诸葛亮推荐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董允,也都是忠臣。

君主年幼,诸葛亮与司马懿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评价天壤之别。诸葛亮位列武庙十哲,司马懿则成为帝王警惕大臣的代名词。

李世民出征高句丽,75岁老将李靖已经奄奄一息,李世民还是拉着他去。李靖不想去,李世民就以司马懿作为例子,鼓励他“老当益壮”,实则是警告。

李善长,明朝的萧何,与朱元璋是儿女亲家,结果如何呢?李善长七十多岁还活跃,朱元璋只能把跟公主有关系的两个外孙留下,其余都去陪司马懿,帝王的担心并非没理由。

266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280年,司马炎灭东吴。290年,司马炎驾崩,司马衷继位,贾南风专权,八王之乱、五胡南下随之而来,西晋很快就灭亡。

从249年高平陵之变到311年永嘉之乱,时间不过62年。62年前,70岁司马懿满血复活,曹爽成为输家。62年后,晋怀帝司马炽沦为俘虏,青衣斟酒。

图片

如果西晋立国足够长,有一位雄主出现,缔造出汉朝的强盛,也许评价就不一样了。可惜,西晋又没有雄主,还快速灭亡,评价自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