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出没!爬山露营逛公园要小心

南海发布


入夏后天气逐渐炎热

大家纷纷扎堆公园、山上避暑

有人去了趟公园

身上无端端多了颗“黑痣”

还以为是长了新的色素痣

当心!

有可能是被蜱虫叮咬了!


小小蜱虫危害大


蜱虫,也称为“草爬子”“狗豆子”

通常在草丛、灌木丛、森林

草原或者山地出没

每年4月至10月是活跃期

蜱虫不仅会吸血

还会传播多种疾病


图片

被蜱虫叮咬的痕迹。


  • 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 如果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图片


蜱虫叮咬的应急处理



错误做法










































❌ 直接拍死 / 拽出来 / 捏爆 


蜱虫的“嘴巴”有倒刺,而且嘴和腹部的连接处很脆弱。直接拍打,可能会导致虫头进一步扎入体内,释放更多毒素。


❌ 直接硬拔?


直接硬拔,很容易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处理不及时,轻则皮肤过敏、溃烂、发炎,重则引发感染。


 用打火机烤?


这样做不仅会烫伤到自己,还会刺激蜱虫分泌毒素,增加感染风险。



正确做法










































✅ 先麻醉


可用酒精或乙醚涂抹在蜱虫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如果蜱虫叮咬很牢固,或钻入过深,建议直接就医。


✅ 小心拔出


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注意不要猛拉或扭转


✅ 消毒


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 做好健康监测


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爬山逛公园露营

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这些



01
图片

做好全身防护

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


不要直接坐在草地、草丛等上面,可以铺上野餐垫。


去郊野或户外公园时,穿上鞋子、长袖衣服和长裤,将裤脚扎进袜子。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尽量少露出皮肤,别给蜱虫可乘之机。



02

图片

全身检查 + 清洁

户外活动完回家后,要全身检查。重点检查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


头发里面也要仔细检查,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如果孩子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警惕是否是蜱虫。


还有一些蜱虫会附着在衣物鞋帽上,所以仔细检查全身后,最好也把衣物鞋帽也看一遍。



03

图片

给宠物定期除虫

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洗洗澡、做检查。


转发提醒家里人

如果去草地玩了

回家一定要仔细检查



图片


编辑:温秀妍
审校:吕燕珊、姚易、李达樟、董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