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谈判,印度喊“靠不住”抹黑却又来求货,中方该不该给?

6月10日上午,伦敦兰开斯特府的会场内,中美经贸谈判进入第二日。尽管窗外下着细雨,室内的气氛却显得异常焦灼。对美国代表团而言,本轮会谈唯一的核心议题就是一个字:稀。更准确地说,是中国手中的稀土。

据《联合早报》披露,为了恢复稀土进口,美方已经放出试探性风声,表示愿意在半导体设计软件、航天发动机等高技术领域对中方“适度松绑”,换取稀土供应的“正常化”。白宫的底线已经显露,而这正是特朗普政府当前所急。

事实上,会谈启动前已有美企获得商务部许可,重新恢复从中国采购稀土。但相较于美国高科技产业链全面断裂的风险,这点恢复速度显然杯水车薪。在不少美企因稀土短缺而陷入生产停滞的背景下,华盛顿要求的不只是“局部松动”,而是全面取消对美出口限制。

对此,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回应:中方调整部分中重稀土的出口管理,并非对任何特定国家“量身定制”,只要用途合规、申请合理,中方将依法审查并作决定。换句话说,中国的门没关,但谁能进、何时进,得看规矩,也得看诚意。

图片

印度急了:美方尚在谈判桌上,德里已敲门求助

不过,还没等中美对表完毕,场外的敲门声已然响起。这一次,来敲门的是印度。

据《观察者网》转引印媒报道,6月10日,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戈亚尔公开承认,国内多家企业发出了“稀土告急”预警。印度汽车行业已经快撑不下去,一些出口许可申请也已提交中方,盼望获得通过。

但更令人瞠目的是戈亚尔的措辞:在“求人”之际,他依然不忘“泼水”,不仅质疑中国是否“值得信赖”,甚至公开鼓动其他国家减少对华依赖,态度之傲慢,仿佛不是来寻求合作,而是来下达指令。

然而事实不容他自我催眠。自中方加强对中重稀土出口管控以来,印度的受创程度甚至超过美国。根据印媒披露,印度两大车企——塔塔汽车与玛鲁蒂铃木——目前的生产几近停摆。全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称,稀土磁铁库存只能再维持不到72小时。一旦断供无法缓解,计划中的600万辆电动汽车将全部变成“昂贵废铁”。

理智对比:稀土这盘棋,印度根本没上桌的资格

戈亚尔一边高喊“去中国化”,一边又奔赴中方门口“递申请表”,这番操作乍看讽刺,实则是印度现实结构的真实写照。

印度不是没有稀土资源,但无论在加工能力、环保标准还是提取技术上,皆无法与中国抗衡。更重要的是,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通过产业整合、技术突破和全球布局,才取得如今的稀土定价权与供应话语权。这种产业优势不是靠一句“去依赖”就能动摇的。

更何况,就在中美围绕稀土紧密谈判之时,印度却在背后指责中国“不可合作”,这不仅显示其外交能力的拙劣,更暴露其战略认知的错位:在全球排队求稀土的队伍中,印度既无牌可打,也无筹码可谈,唯一的资源就是“急”。

谁在谈,谁在闹,谁在看不清局势

本轮中美谈判仍在进行之中,最终能否实现“技术换资源”的交换尚未可知。但可以确认的是,坐在谈判桌前的华盛顿,起码知道应当如何说话。而德里的外交话术,却像是一个误闯舞会的醉汉,一手捧着空杯子,一手还在指责主人酒不够香。

面对这样一位“合作方”,中方自然有足够的耐心——也有足够的理由说不。因为资源从不属于对谁都无条件开放的“人道主义”,而是属于国家利益博弈中最锋利的王牌。戈亚尔若真想解锁通道,不如先学学什么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