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一村支书因不当言论被停职:捂盖子终成捅娄子 | 江南时评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评论员 陈阳





















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一处天然溶洞被曝垃圾堆了7层楼高。现场照片一经流出,当即引发广泛关注。成吨的垃圾堆放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天然溶洞环境格格不入。为此,慈利县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清理整顿。

图片

然而,一则消息的出现引发了次生舆情,再次将慈利县推向了风口浪尖。持续关注张家界天坑溶洞垃圾问题的博主,收到疑似慈利县龙潭河镇竹峪村党支部书记卢志富的一段威胁语音:“要遇到有人在我们天坑拍照的话,就给我开始打,都是些坏家伙。”这样的不当言论显然与清理整顿工作不相协调。6月8日,湖南慈利县龙潭河镇人民政府通报,卢志富发表不当言论被停职检查。

很难想象,“就给我开始打”这样的话出自基层干部口中,既狂妄野蛮又漠视法纪,缺乏对法治应有的敬畏。其背后暴露的则是某些基层干部对于舆情处置的混乱,将合理监督看作洪水猛兽,宁可捂盖子,当睁眼瞎,也要“护短”。越是这种怕曝光、忌惮公开处置的思维,越可能适得其反。“不去解决问题,反而对提出问题的人抱有敌意”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了天然溶洞成为垃圾场的根源。

实际上,面对社会监督大可不必“如临大敌”。回顾事件发展,社会舆论监督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截至6月8日18时,溶洞累计清理垃圾51吨,相关责任企业被追责。试想如果没有合理监督,恶意倾倒垃圾的行为谁来制止?群众健康谁来保障?

个案背后带来的反思往往是深刻的,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在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的同时,如何压实责任?生态底线不容逾越,合理监督岂能打压。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任何试图掩盖问题的行为都可能被曝光。抱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实则是掩耳盗铃,“捂盖子”行为早晚要变成“捅娄子”。只有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对矛盾的公开公正处理,经得起公众审视推敲,方是社会治理提升的唯一解。




相关报道:触目惊心,张家界150米深溶洞垃圾堆如高楼!当地清理时发现10年前矿泉水瓶,官方通报:天坑、溶洞共清理垃圾14吨



源:江南都市报

值班编辑:周章云
校对:张竹影

值班主任:周艳华
值班编委:陈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