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款显示为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最终以108万元的价格完成竞拍。
据了解,此次拍卖出现在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LABUBU艺术专场。该款LABUBU尺寸为高131cm,材质为PVC,颜色为薄荷色,在备注栏标注了“全球唯一一只”。除此之外,一款全球限量15版棕色LABUBU以82万元成交。
本场拍卖是和收藏初代LABUBU的藏家合作的,该款LABUBU确定已经成交,目前不方便透露买家身份。
一“娃”难求
LABUBU被炒成“塑料茅台”
LABUBU是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为潮玩品牌“泡泡玛特”(Pop Mart)创作的森林精灵形象。丑萌丑萌的形象设计令其深受欢迎。原价99元到599元的玩偶,如今一“娃”难求,在二手市场被炒到成千上万元,被冠以“塑料茅台”。
“最近买的人太多,现在店里没货,其他门店也没有。”6月9日,泡泡玛特杭州某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来问询和购买LABUBU的人很多,大人小孩都有。“什么时候有货,我们现在也不清楚。”
6月10日,牛咔视频记者在南京某商场看到,多款LABUBU已断货,仅剩样品展示。店员告诉记者,现在购买LABUBU需要排队预定。
“商品已售罄,疯狂补货中”出现在多款LABUBU线上购买页面,不少人只能不甘心地点击“到货提醒”后退出。
断货让LABUBU的身价水涨船高,多款LABUBU盲盒在二级市场的溢价超过三倍以上。在得物上,LABUBU3.0一个盲盒的价格从99元上涨到了349元。而像泡泡玛特 x Vans这样更稀有的联名款玩偶,已经从原价的599元卖到了27999元,约为原价的47倍。
许多潮玩平台还推出了“盲盒明价”的玩法,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给开盒后的LABUBU玩偶定价,如果是隐藏款,溢价相当于直接赚了一瓶茅台的钱。千岛APP交易数据显示,Labubu3.0系列隐藏盲盒“本我”的近3日成交价为3115.2元,溢价率超过3000%。如此高额的溢价,近3日成交量却达到了726笔。
近日,随着LABUBU的持续火爆,一些仿冒工厂开始出现产能不足。
在批发平台上,有多个厂家正在生产、销售高仿版LABUBU。有厂家告诉记者,目前货品供不应求,如果订单需求量大,需要等两三天才能发出部分货品。也有厂家开始销售与原版差距较大的“Lababa”“Lagogo”,销量已达近万件。
6月10日,一家位于义乌的玩具公司客服告诉记者,目前要货的人非常多,要按顺序派单,如果需要1000个,可以安排明后两天陆续发出3件(720个)。客服还提到,有人一口气订了5000个,大概到后天只能发出1200多个。一家位于安徽的工艺品公司表示,1000个LABUBU需要三天时间发出。
一位来自东莞工厂的负责人表示,现在整个市场缺货,只能每天寄出一定数量的现货,且价格比较高。他建议采购者用下订单的形式采购,下订单之后15天左右陆续出货。同时,该负责人还提到“现在外贸下订单一堆,不用担心过气。”
但在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 “义乌市场LABUBU一夜之间全部下架” 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工作人员称,生产和销售LABUBU必须获得正版授权,对于盗版他们一直是严打的态度。
“如果涉及案件量较大,还可能移送公安处理。” 该工作人员强调,对于任何已知的盗版生产线索,欢迎提供给市场监督管理局。
据多家媒体报道,LABUBU抢购潮正席卷海外。
身在意大利的陈思(化名)说,米兰的POP MART门店前,凌晨3点就有人排队。“这个活动已经快开始一周了,每天都那么火爆”。
“感觉外国人比在海外的中国人更疯狂。”她曾在门店前遇到一个来米兰旅游的意大利老奶奶,全身高定款,也在排队。最后还和店员商量能否买两个,被店员礼貌地拒绝。因为除了LABUBU和可乐的联名款可以购买多个,其他LABUBU每人每次限购一个。“队伍里通过购买再转手卖高价的人不在少数,基本都按原价2倍转卖。”
“LABUBU能够火出圈、火到全球,其实体现了中国在潮玩自主设计这块有比较大的进步。”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兼传播心理专委会副秘书长陈锐看来,玩偶、文创这类时尚消费品能够火出圈,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背后有经济推动力,企业、店铺会主动大力宣传,另一方面则是追捧群体的社交动员,粉丝们在社交平台的分享能很好地为热度“加把火”。“当然,也可能一些消极因素,比如部分人为了抬高价格从中获利进行炒作。”
“我觉得‘一娃高价难求’这样的现象,或许只是短时间内的‘一阵风’,不太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他提醒,如果公众有消费能力、喜欢这类产品,同时觉得能够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购买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又或者因为在上面耗费太多精力而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国际授权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在2023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IP零售市场,全年IP零售额接近1000亿元。但从人均IP消费来看,中国只有排名第一的美国的人均IP消费的六十分之一,也远低于IP消费市场总量排在前十的其他国家。中国个人IP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MobTech 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指出,新崛起的消费力量不仅追求实用需求,更看重商品和消费过程中的情绪价值,以及品牌向外输出的理念。在各类年轻人的消费心态中,“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兴趣而消费”的认同度最高,占比达 40.1%。在“快乐消费”的品类中,年轻人在文创、盲盒潮玩以及IP相关消费的意愿度已经超过宠物。
主编:刘强、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