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葱茏。6月9日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王家庄街道赵戈村村委会前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满载优质玉米控释肥的大货车正在卸货,工人们有序地将一袋袋肥料整齐码放。“这批肥料是村合作社集中采购的,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了15%,质量还有保障。”正在现场清点的村民李磊高兴地说。与此同时,在林家营村,新到的韭菜专用肥也正在卸车,几位菜农一边帮忙卸货一边算起了经济账:“一亩地能省60块钱,我家这5亩韭菜,光肥料钱就能省下300块!”。
这是王家庄街道创新实施“132”工作法推进全域农资集采工作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通过“一个引领、三种模式、两项机制”的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农资集采工作。截至目前,全街道已有2462户农户参与,覆盖玉米、茄子、黄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9702亩,累计采购各类农资876.6吨。通过集中采购,亩均降低生产成本35.76元,为农户节约总成本70.45万元,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搭台、合作社唱戏、老百姓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个引领”强根基,三级联动聚合力
街道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核心引领作用,构建起“三级联动、示范带动、规范运作”的工作推进体系。建立“街道党工委统筹-社区党委协调-村党支部落实”的三级责任链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周调度、周通报”机制,每周调度研判推进情况。创新实施“1+N”示范带动模式,每个社区重点培育1个示范村,形成以点带面良好态势,其中古城社区11个村实现全域推进。坚持“因村制宜、需求导向”原则,严格落实合作社民主决策机制,保障集采工作取得实效。例如王家古城村合作社通过民主议事会广泛征求社员意见,采购方案表决参与率达95%以上,800亩玉米统一采用新洋丰复合肥,亩均实现降低成本25元。
“三种模式”齐发力,多元路径促增收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主导型。赵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统一需求摸底、统一价格谈判、统一质量把关、统一配送服务“四统一”工作模式,与山东云天力化肥有限公司达成直供协议,今年集中采购控释肥80吨,覆盖1000余亩玉米种植,累计节省成本3万元。
多村联合采购型。于戈社区创新“八村联动”机制,整合8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联合社,统一对接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集中采购控释肥100吨,实现每吨降低成本650元,覆盖2063亩玉米种植,累计节省成本6.5万元。该模式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有效解决了小村采购量少、议价能力弱的问题。
种植大户带动型。街道重点培育李建正、宿志祥等12名种植能手担任“农资集采带头人”,给予农技指导等政策扶持,引导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宿戈村玉米种植大户宿志祥带动全村90%玉米种植户参与集采,目前共完成650亩玉米农资集采,平均每亩节省成本27元,累计节省成本1.7万元。“我带头用上好肥料,产量上去了,品质提高了,价格还便宜了,乡亲们自然就跟着干了。”宿志祥说。
“两项机制”保长效,服务民生见实效
宣传推广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宣传动员体系,确保农资集采政策深入人心。坚持逢会必讲原则,在各类工作会议上持续强调农资集采的重要性。组织107名包村干部全员下沉,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面对面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深入挖掘典型经验,在人民网、大众网等主流媒体刊发6篇专题报道,有效激发各村参与积极性。郭家小诸城村村民张爱芹说:“开始还担心便宜没好货,听了合作社的讲解,看了邻村的效果,现在抢着报名参加。”
服务保障机制。构建“全链条、全覆盖”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确保农户享受优质高效服务。由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牵头精准摸排农户需求,积极推行“线上点单+送货上门”服务模式,实现足不出户采购农资。建立“集采+农技+销售”的服务模式,拓展合作社服务范围,真正实现“降成本、提品质、增效益”目标。街道农服中心全程做好质量监管,对每批次农资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农户“买的安心、用的放心”。石头崖村樱桃种植户田耀华说:“现在买肥料不仅便宜,还有专家指导怎么用,以后种出来的樱桃肯定品质会越来越好。”
如今的王家庄街道,一幅“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街道党工委书记韩瑞洪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132’工作法,把农资集采这件惠民实事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谭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