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家车企承诺将账期压缩至60天内,此前有车企付款周期超200天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44字,阅读需3分钟

1.10余家车企承诺将账期压缩至60天内,以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2.其中,东风汽车表示,此举旨在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助力产业链良好协同发展。

3.然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表示,此举对部分车企可能是致命的,尤其是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的车企。

4.与此同时,降本压力从整车厂传导至供应链,要求供应商降价、延期支付账期等手段屡见不鲜。

5.目前,主流车企应付账款周期均超过150天,而部分品牌付款周期较短,如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曾表示,公司对供应商的平均付款周期在40-60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腾讯新闻《一线》 特约作者|郭亦非

编辑|杨布丁

汽车行业“反内卷”声浪下,多家头部车企集体发声,承诺压缩供应商账期。

6月10日晚间开始,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集团等多家车企先后官宣,将对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压缩至60天以内。截止到6月11日上午,这份响应车企名单还在陆续扩大,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长城北汽小鹏、小米、零跑等车企也纷纷响应。

这其中,东风汽车表示,此举为积极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重要举措,旨在以切实行动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助力产业链良好协同发展。

该条例于2025年3月17日签署,6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并禁止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防止变相延长付款周期。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表示,此举对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应付账款多、账期周期长、供应链金融占比高的车企,并不会伤筋动骨,但对于原本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的车企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

近期,针对行业“内卷式”竞争,工信部、中汽协等监管及行业协会纷纷发声,呼吁优势企业不为垄断市场,挤压其他主体生存空间,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在依法降价处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自2023年特斯拉领衔发起乘用车价格战以来,国内汽车行业内卷势头持续至今,多数车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行业利润率显著下滑,2024年利润率低至4.3%。与此同时,降本压力也从整车厂传导至供应链,要求供应商降价、延期支付账期等手段屡见不鲜。

以2024年底为节点,各家车企财报显示,主流车企应付账款周期均超过150天,比如北汽蓝谷、小鹏、蔚来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高达248天、233天和195天,比亚迪、吉利汽车则分别为127天、129天。

不过,也有品牌付款周期较短。2025年1月,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曾表示,公司成立28年以来,一直按期付款,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对供应商平均的付款周期也在40—60天。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也公开表示,特斯拉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比2023年有所缩短。

相比于整车厂,中小供应商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弱,付款周期拉长,无疑将加大其现金流压力。

6月1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文称,去年以来,部分主机厂要求钢厂汽车板供货降价诉求超过10%,远远超出钢厂可接受的能力,汽车板作为钢铁行业头部企业的拳头产品,目前已基本没有毛利。“甚至有部分汽车企业依托自身供应链金融平台,在钢铁等上游企业供货后,迟迟不给货款,延迟几个月才通过企业汇票支付,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通过这种合同‘账期’的方式转嫁给上游供应商,并不断拉长供应商账期,导致钢厂资金压力倍增。”